人大重阳网 2016年中国“一带一路”相关对外投资下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2016年中国“一带一路”相关对外投资下滑

发布时间:2017-05-18 作者: 贾晋京 

中国专家反驳称,已公布的数据并未反映完整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表示,中国发出的许多对外投资是通过中间国抵达目标国家的,这让这些商业数据不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总投资的可靠衡量标准。

原文刊于5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


  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原文刊于5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刊于FT中文网。


  多项指标显示,“一带一路倡议”(Beltand Road Initiative)相关投资去年出现了下滑,引发了对商业企业是否正致力于这一新丝绸之路(Silk Road)战略的质疑。这一新丝绸之路与其说由地缘政治定义,不如说由追逐利润定义。


  本周末,28位国家首脑将聚集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以“定义和明确”习近平在2013年首次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规划。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打造一个公路、铁路、码头、发电厂和燃油管道组成的网络,把中国与东南亚和中亚、中东、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核心议题,以及激进而有时显得古怪的一轮宣传攻势的话题。然而,部分硬数据显示,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炒作也许言过其实。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向被认定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下滑了2%,而2017年迄今则继续下滑了18%。去年,对5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计为145亿美元,只占中国全部对外投资的9%。


  而这一投资下滑出现的同时,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却增长了40%,从而将中国对外投资推升至创纪录高点,并促使监管机构限制在境外的并购交易,以约束资金外流。


  而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对外投资随国家的地缘分布,则引发了该投资到底有多大比例流入基础设施的质疑。在一带一路国家中,2016年头号投资目的国是新加坡,新加坡却是个基础设施发达的高收入国家。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主任肖亚庆表示:“具体投资特别是海外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不是投资数额每年都要上升,它可能是根据投资的需要、需求不断递增。对投资来讲,不要一年一年地看,要用一段时间,比如说项目的建设期、项目整个回报期,这样能看出投资的趋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从一段时间来看,是不断在增长的。”


  肖亚庆披露,数据显示47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参与了1676个项目。


  部分银行人士和国企则私下抱怨政府正在向他们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接手无利可图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


  一家大型国企一位近期退休的高管表示:“许多国企都有种挥之不去的想法是‘国家让我干的,我并不想这么做’。那么,你还想不想做国企?你有没有算上身为国企获得的所有好处?”


  除了对外投资以外,跨境银行贷款也是该倡议的关键要素。然而,根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简称国开行)网站的数据,2016年底来自该行的贷款余额,从一年前的1110亿美元下滑至1100亿美元。国开行是中国三大国有开发银行中的最大的一个。


  而发往一带一路国家的贷款占国开行对境外总贷款的份额,在2014年底达到41%的顶峰之后,到2016年底以前已滑落至33%。国开行未回应记者的质疑。


  中国专家反驳称,已公布的数据并未反映完整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表示,中国发出的许多对外投资是通过中间国抵达目标国家的,这让这些商业数据不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总投资的可靠衡量标准。


  他说:“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必须观察有多少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协议备忘录,多少政府首脑或其他重要人物及代表会参加这次峰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