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按惯例,这是奠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的重要会议。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 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12月9日,"1+10"对话会在京举行。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强调,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
在美国政治社会分化、全球两场地缘冲突持续的背景下,特朗普赢得第二任期。世界仍需面对其政策行为的巨大不确定性。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埃利奥特一行。
安国俊表示,现阶段,有必要对资管机构责任投资能力的现状做出评估,为进一步完善国内ESG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助力。
受访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转自12月3日凤凰卫视。
中国对美国压力的冷静反应体现了中国的实力。七国集团(G7)的团结建立在服从美国的基础之上。西方将继续承担美国遏制中国机制的角色。
即将卸任的美国政府提醒七国集团伙伴其为遏制中国而建立的联盟的重要性。
“中国以光速发生了变化,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显著的经济变革之一,只花了40年时间。”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在各个领域进步显著,特别是在技术和工业方面。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Essam Sharaf)指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当这些倡议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所接受时,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道路就出现了。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就任为第47届美国总统,而他的新内阁班子已开始筹组。目前名单上,意外排除了曾公开批评他的前国务卿蓬佩奥,包括了知名鹰派议员卢比奥、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赫格塞思,以及不少旧将、与政治“素人”。
周一,谢尔盖·绍伊古在喀布尔向阿富汗领导人代表保证,俄罗斯愿意在两国之间建立建设性的政治对话,并发展全方位的合作。中国外交也在阿富汗设定了类似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放与包容是链博会的重要精神之一。通过开放合作,我们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波兰经济自由开放,与世界共享全球化成果。决定加入欧盟后,波兰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建设达到欧盟规则和法律框架要求。这些改革使波兰取得了成功,在中东欧经济体中表现优异,成为欧盟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自胜选以来,特朗普接二连三宣布其未来新内阁人事安排,但对于被视为最重要经济职位之一的财政部长,他迟迟没有发声。直到当地时间11月22日,他终于宣布,提名亿万富翁、华尔街对冲基金投资人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担任美国下一届政府的财政部长。
多边主义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基本遵循和根本出路。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
11月18日,财政部公布了1—10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全国税收收入150782亿元,个人所得税11987亿元,个税占比7.9%。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个税总额前十个月一直是同比下降,占比在8%左右,相对稳定,2013年个税占比为 8.16%。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火速提名了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等在内的多位重要官员,“特朗普2.0”的新班子初具雏形,而备受关注的财政部长、贸易代表等人选尚未揭晓。
2024年11月1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韩国东亚财团合作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第十一届中日韩合作对话在海南海口召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15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已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2024年2月,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经济学博士王永利最新著作《货币大裂变:颠覆认知的信用货币》出版发行,书中提出了很多具有首创性颠覆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探索,相信会在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上给读者带来全新感知震撼收获。
美国大选落幕、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这些重要事件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以及A股和港股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投资者要如何调整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