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公告: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银保监会决定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为期一年,并委托中国建设银行托管包商银行业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意义上的接管。这种做法有法可依,有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进而保护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
通过实地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现,如今中国“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但与此同时, 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可以看到很多曲折和不易,如果想要分析了解这背后的原因, 不能仅从近几年的发展中来归结,需要从中国“走出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去分析,盛况与曲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与中国投资的代际效应。
日前,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印度下院大选,印度人民党单独竟赢得303个席位,莫迪连任已成定局。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很多观察者在选前都认为莫迪连任应该不成问题,但认为印度人民党单独过半的可能性不大,莫迪只能依靠印度人民党及其他党派组成的执政联盟组阁。
中方清醒地意识到,一些美国国内的政治势力不愿看到中美停打贸易战,史蒂夫·班农等激进鹰派则试图利用中美经贸谈判的挫折进一步促动中美陷入战略对抗。由于2020年总统大选等因素,民主党政客也不希望特朗普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上得分。与此同时,美国的农民和普通消费者却不得不付出更多代价,金融市场也会持续受到扰乱。
5月27日,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2019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暨第十届私募基金“金阳光”颁奖典礼在上海召开,重阳投资荣获“金阳光·十年卓越私募公司”大奖,董事长裘国根先生荣获“金阳光·十年卓越私募基金经理”大奖。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主要目标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购车者不妨这样理解,老规定或有购置税优惠,也能通过砍价和销售者达成最终价格,但在缴纳购置税时则以指导价为准。新规则以实际成交价格缴纳车辆购置税。就购车个例而言,很难说哪种方式对消费者更有利。但从购车者整体利益看,由于购置税率的稳定性,以及实际成交价格普遍低于指导价格,购车者的优惠更具确定性。
梅首相和欧盟最终达成脱欧协议,但在英国下院连遭否决。欧盟再次给了梅首相机会,将英国脱欧最后期限推迟至10月31日。欧盟给时间,但英国不给梅首相机会。毕竟,脱欧协议必须经过下院这一关。无奈之下,梅首相只能协调党内立场,外部和工党进行协商。
我们预计,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上可能仍将维持“耐心”的姿态。这是因为年内美国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后续发展。由于6月FOMC会议时间为6月18-19日,而大阪G20会议会期为6月28-29日,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美联储更可能的做法是下调对经济的预期和评估,但难以做出实质性的降息等动作。
24日,第二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幕。400多名政府官员、金融人士和专家学者从多维度解读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共商甘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作为、新形象”。
如果科创板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便利更方便门槛更低的融资渠道,那么,科创板可能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科创板一定要同时实现“融资更方便”和“套现更困难”的公司治理。这就使得好公司,好项目始终能够得到资金;与此同时,那些想要包装上市,忽悠投资人,吸引公众眼球,炒作题材,拉升股价,并最终自己套现走人的情况会从源头上被杜绝。
美国方面声称,中美经贸协议必须有利于美国。其理由是过去中国占了便宜。美国政府对华不断升级贸易摩擦的一个基本依据是,美国帮助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促成中国经济和出口迅速增长,因此中国搭了美国便车。美国则吃了大亏,对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并造成工人失业。
从美国应对国际竞争者的历史经验来看,中美贸易战是美国长期发展战略下的必然产物。面对竞争者,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向来强调战略预见与危机预防,即基于对贸易关系未来收益的预判,率先对竞争者设置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这一点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关税战和美日贸易战中都有所体现。
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研究正在加快转化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2018年下半年以来,在“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等重要政策机构撰写的相关报告中,“数字丝绸之路”问题得到了重点关注,美国国会也就此专门举行听证会。
专家讲坛中,王文教授以幽默风趣的风格,由“从未有过之大变局”出发,从“多领域夯实‘四梁八柱’式基础”“‘一带一路’的宏观愿景与‘两步走’战略”“以持久战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对2019年后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判断、“一带一路”的挑战、如何更好理解 “一带一路”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9年5月25日,由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主办、中经互联智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杭州睿恒智库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机会”之2019经济高峰会议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召开。
尽管短期内科技战的影响仅局限在个别行业,无法对中国社会造成太大的冲击,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将有能力应对美国发起的科技竞赛。然而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不会就此而止。
美国在“甩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迁怒中国,挑起经贸摩擦,美国非但没占到便宜,反而使本国消费者为提高征税埋单。埋怨中国,限制技术出口,不可能治愈美国制造业发展不力之病,反而会使产业链上相关美国企业直接受损。美国还要求盟友效仿自己,然而,欧盟、日本等显然更要为自己利益考虑。
过去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现在正处于第三个时期的关键路口。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现在面临内政和外交的新问题,在推进改革和全球治理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建设“仁”的社会,施行“智”的外交,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
当前,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受到外部的遏制特别严重,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预估和研判。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定地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这是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