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宏观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房价调整导致的地产行业投资减速及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是8月经济增速下行的主因;其次,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风险偏好的下降也促使了产能过剩行业经济活动的收缩;最后,经济增速下行也有部分基数效应的原因,去年8月“稳增长”措施下经济回升造成同比数据基数偏高。
里根上台后对美国经济开出了“供应学派”的药方,减税、放松管制和紧缩银根三管齐下,已经重病缠身美国经济又遭到一记重拳,一时间嘘声四起。但作为一名保守主义的政治家,里根和他同时代的撒切尔夫人一样,在政治主张上决不妥协。面对来自国会反对党、媒体和公众的反对、质疑和嘲笑,里根绝不后退半步。
有人指出“地方推出800亿的定向输血保障房建设”与北戴河会议透露出来的“以改革促经济增长”的基调相矛盾。其实并非如此。北戴河会议被媒体披露出的事实是:“可接受今年经济增长7.3%-7.4%,一旦失业率上升,政府也做好了干预的准备”。这说明,政府并不接受 “没有下限”的经济增长,政策出台的最重要考量标准是就业率,不是所有对房地产的利好政策都可以称为经济刺激。
目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原因复杂,既有宏观政策因素,也有微观产业因素,同时还存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要获得经济的稳定增长,就要保证做到“开放式增长”。所谓“开放式增长”就是要开放资本市场,开放服务市场,开放信息市场。在政策,措施和关税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给予较大自由空间。现在为这些半开半闭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时未晚,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极为重要。
1999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文三路悄然诞生。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阿里巴巴仅仅用了15年。它的成长故事,是互联网时代的造富传说,更是无数人自主创业的传奇榜样。无独有偶,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在法国能源界有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法国没有石油,但是咱有点子”(En France, on n a pas de pétrole mais on a des idées)。其中,最令法国人骄傲的“点子”之一就是在电力部门实施的按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的理论和实践,保证了电力部门的垄断企业的法国电力公司(EDF)长盛不衰,也成就了七十年代以来法国核电的跨越式发展。
近日北戴河会议强调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优先于出台刺激增长措施,并接受了经济增幅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消息一出市场立即有了迅速的反应:沪综指收市挫跌1.7%,道琼工业指数周一收低0.62%,标准普尔500指数和Nasdaq指数分别跌0.8%和1.14%:而汇丰今天刚一发布9月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5,澳元兑美元即刻上测0.89关口。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接受深圳卫视采访,针对气候问题发表观点。在谈到有发达国家公然失约减排承诺这一问题时,贾晋京指出西方国家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他们并没有在承诺之后兑现承诺,相反中国的承诺是每年公布兑现情况的。目前,中国已确立2020年减排目标,并且以往的绿色举措成效明显。
为完成“到2018年G20整体GDP比圣彼得堡峰会政策承诺的预测水平提高2%”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G20各国关注的不再是关于增长和紧缩的争议,而是促进经济增长。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提出了900多项促进增长、推动投资、扩大就业的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改革、加强金融改革和开放自由贸易等。
毫无疑问,里根是美国历史上长得最帅的总统。但大多数人没有想到,在他的两届8年任期结束之后,他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干的最漂亮的总统之一。他的两大业绩之一就是搞活了深陷泥潭的美国经济,而其改革正是从反对者的呼声中开始的。他1989年发表告别演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比上任之初大幅度下降。
在罗思义看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飞速发展,依靠的是高资本积累模式。而现阶段的中国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模式,依然要加大资本投资,也就是说要从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预算三方面入手,提高国家储蓄总值,从而保证较高的资本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当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靠创新来驱动时,他认为经济发展靠的是高资本的积累,当其他人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时,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其实就是普遍的经济规律。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要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新的新浪潮。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既指明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前进的方向和任务,也从大的方面提出了完成这一任务的战略性举措。
苏格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独立可以说是早在意料之中。不过,苏格兰人民对于此次投票的浓厚兴趣却也极其明显——有97%的选民进行了登记,投票率更是高达84%。拒绝独立是苏格兰人民观点的鲜明表达。在全民公决前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中国。这里的人们可能对苏格兰公投存在一些误解。除了要解释投票结果外,这些误解也值得重视。
中印两国在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方面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合作共赢具有良好的基础。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印两国的贸易额接近700亿美元。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中印签署了五年期经济与贸易合作计划,另就铁路发展签署了协议,中国将在5年为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
虽然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法律框架并辅以市场机制的思路有可取之处,但是RPO的具体实施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没有达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衷。即便是那些实现了RPO配额的地方邦,其成就也并非是RPO机制使然,而更多的是因为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水平。
根据赵锡军的统计,截至2012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等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1.67万亿元。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分别与巴西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匈牙利中央银行、阿尔巴尼亚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到7520亿元人民币。
关于目前G20发挥的作用,赵昌会打了一个比方,“G20首脑峰会就是一帮志同道合者叙叙旧,大家在一起时玩得很开心,回家后就各干各的了。”他认为,20国集团有非常大的自身限制,比如说它每一次的决议能否推行、能否有利的被执行,从来都是问题,每一次主办国都是依据自己国内的议程确定行动的轻重缓急,而不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处于不确定的年代,新的东西是层出不穷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在不列颠岛历史,苏格兰与英格兰相互独立是常态,但今时不同往日,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选择面前,苏格兰选择回归现实和理性。虽然三国演义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格局中,"分"却绝非时代潮流所趋。
2012年10月16日,在与苏格兰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尔蒙德签订《爱丁堡协定》后,卡梅伦返回伦敦。他气定神闲地接受电视采访说,将尊重苏格兰人民的意愿。不过他坚信,苏格兰继续留在英国符合双方利益。这样的表态背后是有民意基础的。当时多个独立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独立的苏格兰民众比例在1/4到1/3之间摇摆,反倒是英格兰人支持苏格兰独立的比例更高。然而两年之后,卡梅伦或许就没有这样的好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