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面对全球化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详细阐述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现路径,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和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化新时期各种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全球治理的总体目标。
2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的2017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是我国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后首场正式活动。会议确定了金砖国家全年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明确了推进的“路线图”,为扎实推进领导人厦门会晤筹备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也标志着,始于2006年的金砖合作再次正式进入“中国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第二个十年也正式拉开帷幕。
尽管对人工智能还有一些争议,但人工智能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第一,稳定程度较高。人工智能设备可以不知疲倦地进行工作,在分析问题时几乎不受环境影响。如利用人工智能对金融交易、服务信息审查监管,识别交易活动中潜在的非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这些年,互联网上关于“爱国”的争议一直是分歧的来源。一些人刻意地将爱国说成是“爱国贼”,把国家民族的认同当做多余,高调渲染所谓不爱国才是真爱国等说法。 现实世界以国家为基础,没有国家认同,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国家认同在世界各国都是对青少年教育熏陶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虽然特朗普依然释放混乱的内政外交消息,虽然大选年的欧洲可能会制造新的政治“黑天鹅事件”,但东北亚才是全球高风险区域。特朗普和中日过不去,其执政将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作为商人总统的特朗普,向中国示好,满足日本交好美国的要求,有助于打破特朗普的执政困局。特朗普的中日外交成功地为特朗普“解了套”,而且确立了美国在中美日三国博弈中的主导地位。
最新发布的百度2016年度Q4财报数据显示:移除去哪儿影响,本季度百度营收为182.12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动营收占比65%;2016年度总营收为705.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对于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来说,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从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业务构成中寻找蛛丝马迹。
“金砖国家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是刚刚举行的2017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作出的判断,也成为将于今年9月3日至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基调。这一判断,既彰显了金砖合作上一个10年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金砖机制下一个10年前进的方向。
中国银监会表示,针对P2P网贷的专项整治工作摸底排查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其中资金存管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完成存管系统对接的网贷平台有90多家,占平台总数的4%左右。不过,相信随着业务指引的推出,这一现状将会逐步得到改变。
大部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知道了比基尼,又过了许多年,大家知道了基尼系数。随着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的增高,收入分配及税制改革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税负压力的讨论又让上述话题进一步发酵。
从意愿上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怀有良好心愿,但当个人心愿在社会中积聚,需要有程序来搜集、衡量、选择,并且有程序来设计、执行、完成它们。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排斥那些和我们不尽相同的人和理论,而是更广泛的研究、思考、吸收他们,正因为有悖论,才有进步。
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接连做出“退约”(退出TPP)、“筑墙”(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赶人”(移民禁令)等决策,美国自身的大变革及其所牵动的世界大变革,可能来得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快。2017年,德国、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将迎来大选,主张反欧盟、反移民、反自由贸易政策的极右政党或将“所向披靡”,欧洲的大变动恐怕也是“箭在弦上。
金正男之死,使朝鲜政局更增添了神秘莫测的色彩,也触发了全世界对朝鲜讳莫如深的猜测,当然也引起东北亚各方的异动。事实证明,朝鲜作为主权国家,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非中国或其他国家所能控制。中朝两国是传统友好,但半岛无核化也是中国一贯立场。朝鲜再次发射导弹表明,制裁不仅无法解决朝核危机,反而会使朝核危机更加激化。
据英国《金融时报》20日报道称,欧委会正在调查中国提供贷款的匈塞铁路的财务可行性,评估其是否违反欧盟关于大型交通项目必须公开招标的相关法律规定。匈塞铁路被视为塞尔维亚、匈牙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在欧洲的首个铁路项目。国际舆论由此猜测欧委会调查是否会让该铁路项目受阻,并酿成北京与布鲁塞尔之间的外交尴尬。
中国崛起,在特朗普的前任们看来是个威胁,但在特朗普看来,却既可以是一个威胁,又可以是一个帮助。把美国人的工作抢走了就是威胁,给美国带来就业,让美国变得更加富有和安全就是帮助。这就为中美合作预留了许多空间。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演讲中的“买美国货”和“雇美国人”,是搞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支持的全球化、自由贸易是有冲突的。其实未必。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初期表现证明,他将继续奉行奥巴马/希拉里的反华政策,只不过他所采用的手段将有所不同而已。同时,特朗普挑起与德国的严重冲突,支持其他国家追随英国步伐脱离欧盟。美国副总统彭斯在近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要求欧洲快速增加防务开支,德国总理默克尔拒绝了他的这一提议。
国务院近日出台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支持各地区在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这一内容被业内解读成“房地产税快来了”,一度占据舆论的风口。其实相比于房地产税,它对房价的影响,以及它被提及的这件事本身,更让国人心生警惕。
亚太经贸秩序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放弃TPPA,加大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力度;中日澳都是16国成员之一。不过,相较于TPPA,RCEP的自贸层次显然较低,仅仅局限于关税和市场准入,不关涉劳工、国企和环保等涉及内政领域的标准;而且,加大RCEP谈判,也是日本的痛——随着这一自贸机制是以东盟为核心,但是观察家们一直把中国作为主导者。
形势比人强。在特朗普遭遇内政外交的连番挫折后,中美两国关系解除“警报”,重回正常态。因为在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和两国外长的会面中,美方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由历史到现实,无论怎么变,中美深度利益攸关的关系已经形成。“中美国”和“新型大国关系”,不是政治新概念和外交新辞令,而是中美现实真实的写照。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的劳动者,我们未来的工作机会在哪里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让美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的构想等变化都可能对全球劳动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谈到的现实状况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研究“中国式分权”的时候,学者们大多更注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也就是说,对“财政分权”关注得更多。有些学者试图从财政分权的角度解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但正如傅勇博士指出的,增长动力是制度化的,经济周期却起起落落。经济周期有长有短。长周期更多地受到重大技术变革的影响,短周期则更多地受到货币、信贷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