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趋势中可以得到以下清晰的结论:第一,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国际影响将蔓延至几乎所有国家。第二,过去,世界习惯于中国作为世界的商品主导市场。现在,中国将成为世界高质量消费和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主导市场。第三,中国在高质量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发展,以及它所创造的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意味着中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谋而合。
在“中西”文化之间更存在着深刻差异,我们会遇到语言方面、生活方式方面、价值观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转换成为国际上其他文化易于理解的内容,也就是一个“可译性”的问题,是我们在文化“走出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从文化的“可译性”方面看,“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也有自己的依据,即中国更加易于被他人普遍理解的文化反而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历史上,美国凡是经济增长快的时期,贸易逆差往往扩大。2018年美国全球、对中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应是大概率前景。特朗普团队不会去研究这些道理,只会盯住贸易逆差不放,并更加强化对它的战斗。不难预料,今年下半年,特朗普政府很可能继续出台新的单边关税和其他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特别是对中国挑起新的贸易摩擦。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在习近平主席主持下,参加此次上合组织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共同回顾了上合组织17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全面规划了组织未来的路径和方向,并且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在中方和各成员国共同努力下,青岛峰会的成果超出预期,是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将积极引领上合组织迈向历史新阶段。
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依然处于特朗普的感性认知上——这种感性认知虽然未必再追求“即刻弃核”,但也要求朝鲜弃核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在这方面,特朗普缺乏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明确且让美国政府笃信的无核化,才可能成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绩,才不至于被国内政敌攻讦,甚至会助力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因此,无论“文金会”、“特金会”还是“特文金”三方会,在中国不到场的情况下,都不宜签署攸关半岛和平的相关机制性宣言或协定。因为中国是关键角色,离开中国的半岛和平进程是不健全的。正如当年的朝鲜战争,不是半岛南北的内战,而是一场国际性战争。从战争到停战再到和平进程,中国作为关键一方都没有缺席。
“我们注意到300亿元的等值专项贷款,实际上这是一个额度,跟基金类似,目的是用于完成上合组织经济发展的蓝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表示,这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突出特点,就是把中国的“一带一路”、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联合起来,因此必须要有财力支持和具体的项目支持。
目前普遍的共识是,上合组织内部经贸合作不足的情况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如不少成员国产业结构单一,各国之间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够等。因此,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互联互通建设对于上合组织成员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有必要通过贸易投资和营商环境便利化、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最终构建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中印这两个正在迅速崛起的、紧密相邻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双边关系充满了复杂性,既有竞争,也有合作。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妥善处理中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在扩大合作的同时有效管控分歧?考验着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智慧。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世界认识”还停留在认识西方上。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国别与区域研究不仅有极大的不均衡现象与认知空白问题。比如,绝大多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都聚焦于美国研究,一小部分关注日本以及俄罗斯,只有极少部分研究者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国别的研究中,像巴西、南非、土耳其这样新兴国家的研究者被称为“熊猫学者”则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金融专家张燕玲称,目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上合组织需要在其中发挥作用、提高话语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历史悠久,已经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上合组织需要参加其会议,就成员国所在地区的诉求与其展开对话,与其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6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匆匆启程访美。据悉,安倍是要赶在12日“特金会”之前,向特朗普表达日本诉求,确保美国不会在对朝会谈时“出卖日本利益。”安倍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机选择访美,说明了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深深焦虑。通过本次会晤,安倍也希望及时判定美国对朝意图,并且在朝鲜问题上取得加分,以提升在日本国内的民意支持。
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上合组织元首峰会将于本周末在青岛召开,这是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首次实现正式扩员后的第一次峰会。青岛峰会在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方面的平台作用尤其引人瞩目,深化“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合作将是峰会一大核心议题。
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2018年上合峰会与G7峰会正分别在青岛和魁北克召开。然而,对于两大国际会议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来自成员国自身还是来自外界的声音,都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论调。总的看,上合组织各成员正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三大支柱机制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次上合峰会将在各方努力下收获新成果。
过去的两个月,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聚焦于中美贸易摩擦上。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中美双方在经历前一段激烈交锋之后,首次交换彼此关切,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
上合组织峰会召开在即,关于此次峰会的分析有很多,其中大多聚焦在上合组织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但国际局势稳定对上合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因此有必要对上合组织外部面临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西方经济体陷入新平庸/大停滞背景下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动荡影响,进行分析。
纽约的外表壮丽而雄伟,它是“美国梦”的终极体现。对一百多年来从自由女神像下不断进入美国的移民来说,它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获得的真实。如同书中描写的特朗普大厦的金碧辉煌一样,那些五花八门的摩天大楼与奢华无比的装璜,也展示了资本的力量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体系。
大众文化风潮已被网络文化主导,一种对标准明星范儿的厌倦甚至反感在滋生。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文化反叛,实际是过去多次出现的大众价值观反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表征,所谓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交替转换。新的文化潮流随时覆盖传统的文化潮流。
6月1日至3日,第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举行。作为香格里拉对话举办以来首次出席对话会的印度总理,莫迪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虽然莫迪的讲话中仍然强调了“南海航行自由和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批评所谓“让其他国家面临债务负担的政府行为”,对中国南海政策及“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含沙射影的抨击,但与过去的强硬姿态相比,莫迪总理的身段已经相当柔软。
莫迪着重阐述了“印太”构想,他指出印太区域涵盖了从非洲东海岸到美洲西海岸的广大国家。尽管他同时强调印太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定义,印度不将其视为一种战略或一个俱乐部,也不把它当做直接对抗任何一个国家的工具,但印度希望借“印太”以提升其大国地位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