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度逼近"7",甚至有机构预测人民币将贬至"8"。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今年年初,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了。在人民币一周暴涨逾千点之后,高盛13日上调人民币兑美元预期。不管机构和分析者如何预测,都没有中国央行的承诺更具说服力。多年以来,中国央行一直承诺中国有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相比去年其他新兴市场央行对本国股债汇"三市三杀"局面,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来自于经验和实力。
我在一些会议中与新生代的美国中国问题学者的交流互动比较多。我接触过的新生代学者有麦艾文(Evan Medeiros)、韩美妮(Melanie Hart)、拉特纳(Ely Ratner)等等。我认为,如果要将这一代学者与上一代甚至再上一代智库学者相比较的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些三四十岁年纪的新生代智库学者,他们的人生经历恰恰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互动的四十年。
2018年,民法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除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发展外,绝大多数围绕民法总则的适用与民法典的编纂两大问题展开,研究范式可谓解释学与立法学并重,既关注传统民法学问题也关注新型的前沿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探讨也有具体制度的展开。2018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日前侵权责任编与合同编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学界始终积极关注并参与到立法工作之中,为民法典的编纂建言献策。
中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探索,根本来说是要顺应技术发展的规律、顺应移动互联网趋势,完成金融普惠化的嬗变。过去我们的正规金融服务供给无法满足金融需求,产生了金融异化、金融排斥、金融压抑等问题,因此政策才适度放松,允许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服务于普惠金融。从全球视角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麦克米伦缺口依然还没有解决。
两年前,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悲剧始。如何脱(软脱欧:藕断丝连; 硬脱欧:一刀两断),已难挽回悲剧的结局,因为全球化是以地区化为前提的。离开欧盟,"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只是空中楼阁,正如罗马帝国解体后再无罗马:那些以罗马之名借尸还魂的都是笑话: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M&M定理告诉我们融资成本和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是不相关的。但是,我们似乎总是在实践中忽略大师教给我们的智慧。绝大多数人受经济学中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思想的影响,本能地将利率理解为一种边际成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联想。要理解M&M定理并不困难,但是理解的背后是一种勇气,而不是智慧。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迅即成为全球旗手。一方面,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具体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规模快速扩大,在全球执牛耳;在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为全球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促使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型手段。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下行压力,一些经济指标发展趋缓,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稳中有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的局面。
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201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资本市场与现代金融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出席并发表演讲指出,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是离不开退市制度的。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分别批准建行、中行、农行、交行设立理财子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理财子公司将正式成立。据统计,目前已有近三十家商业银行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去年12月2日,在征求意见之后,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子公司制是银行理财业务重要的制度创新,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更加专业化、综合化发展。为什么监管部门仅一个月时间就批准了四家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货币要与财富相对应,财富是有法律属性的”、“比特币最后的结果只能成为一个网络社区的社区币或者商圈币”、“金融并非简单的信息中介,而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2018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营运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改组和新设国有投资营运公司以实现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无疑将成为2019年国企改革推进的重点。
这是我看到觉得有趣的2018年出版的新书。现在书出得多,值得看的也不少,但时间有限,生命也有限。钱钟书先生常感慨世界上有这么多不想看的书,也有自己独到的角度。看书且觉得这书看过后有意思,有启发就不容易。2018年出版的新书,看过很多,这几本是我觉得受到启发的,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作为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基础,与“一带一路”被大量国家接受的境遇有所不同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却很难被外界所接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近日在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年会暨首届万寿国际形势研讨会上结合自己在海外推广“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三条建议。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9年中国经济确立了发展方向。会议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所以把稳就业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稳就业就是要稳增长,即要将稳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等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稳住就业基本盘。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时间,意义何在?说明了什么?这要看观察这段历史的坐标系和尺度如何选择。若只放在“二战后的世界”的历史尺度中看,70年时间不算短,可视为一段相对完整的历史,还可再细分为几个阶段。但若放在历史上长久王朝或伟大帝国的历史尺度中看,70年也可以只是一个“初期”。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逐渐解放思想,放松对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的各方面管制,包括银行贷款、民资办银行等金融管制,推进银行体制改革,在多方面给与民营企业支持,才逐渐形成了民营经济如今具备的“五六七八九”的重要作用和特征。银行部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了共同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经验。但是,从目前阶段看,民营企业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经济下行、金融趋紧时期甚至会情况恶化,出现“财务成本上升”或“贷不到款”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无疑是对当今时代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那么,这个战略判断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如何理解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其间中国经历了无数次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国内矛盾,有的则是来自国外,在许多严重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的敌对势力给中国制造的麻烦更多,更复杂。可以说,中国在70年中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次“大考”,中国人民一直处于紧张的“赶考”行程中。
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关乎每个人“荷包质量”的数据,2018年全年CPI上涨2.1%,这是CPI四年来首次突破2%。CPI涨,意味着老百姓在这段时间的消费(包括衣着、食品、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等)价格上升,而在12月份全国制造业PMI为49.4%,较11月继续下滑0.6个百分点,不仅降至荣枯线下,也创下16年3月以来新低、09年以来同期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