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之际,全体中国人应对各种新事物、新动向、新形势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进行深刻研究,谦虚谨慎,善于积累,勇于纠错,更应摆着扎实、充分与全面的学习态度,拥有信仰、信念、信心,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应对好“大变局”,才能在“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补短板。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试点注册制要对投资者的保护到位,对违法者严惩不贷,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完全透明完整公开。注册制的推进将从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全面完善和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只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才有强大的经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投资者才能更好地分享到新企业快速成长的红利。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不惑”,当今中国的“精气神”已焕然一新。中国改革之路能够从“摸着石头过河”起步,来到今天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新历史方位,正是由于四十年来改革奋进的伟大事业不断迈上新高度,使我们满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8年以来,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也面临压力和挑战。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时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我们做工作就要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经济发展是这样,社会发展也是这样。”“稳中求进”“以进固稳”,这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纲,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反恐向大国竞争转变。美国采取以“压制性回缩”为特征的大战略,将竞争理念逐步转化为“竞争性战略”。在此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全面、全球性的战略竞争对手,从调整两国经贸关系着手,以形成“全政府”对华战略为手段,逐步显现出针对中国的全方位竞争态势。
2018年的中国GDP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下取得的综合国力成绩单。这一改革的核心是给中国经济去疴,不再追求高速增长,因此90万亿元的GDP内涵更好、质量更高。90万亿元的GDP稳居全球第二,也凸显中国进一步夯实了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外变局。
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遇到了大麻烦——他被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辞退了。当然,特鲁多也给了麦家廉一些“面子”——称赞他为国家服务20年。但是观察家们都知道,麦家廉丢了“饭碗”是因为他在孟晚舟事件上的“失言”。当地时间22日,麦家廉在加拿大国内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指出,孟晚舟代表律师有足够证据反驳美国的引渡要求─如特朗普言论是否涉及政治干预、此案是否涉及治外法权、此案所涉美国对伊制裁但加拿大并未签署对伊制裁协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世界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缓势头,金融市场开始剧烈波动(全球股票市值减少了18万亿美元以上),贸易保护、民粹主义明显抬头。2019年将迎来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局势,亟待推出更加深刻和广泛的改革开放。
2018年外贸前高后低,也预示着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贸易形势很可能面临更多困难。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从2018年的3%下降至2019年的2.9%。中美贸易、英国脱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的经济状况等,都有可能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实际上对全球贸易以及中国的外贸都带来更大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排头兵精神”。进入新时代,广东继续抓住机遇深度参与全球化,有助于形成一批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在推动全面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体制机制系列化创新,使得广东对全球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是近年首次提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美联储一年四次加息收紧美元,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大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确保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应对举措。
美国的号召,得到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响应。但是,马杜罗在拉美也有自己拥趸,除了古巴、玻利维亚,也有区域大国墨西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甚至直言:“帝国主义的魔爪再次试图破坏拉丁美洲人们的民主和自决”。此外,即使是在蓬佩奥与会的美洲国家组织会议现场,也有人公开呛声美国不要“搞政变”。
2018年对全球都是不平静、不平凡、不平稳的一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又一次遭遇巨大挑战,而这一次挑战,来自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更难以界定,但一定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中国结构性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新旧动能的转换难免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加上去杠杆、强监管、清理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等行动,主要是为过去若干年中,盲目追求GDP增速等带来的经济隐患进行“出清”,却肯定会在相对收缩的政策中挤压泡沫,给经济更多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有过直接“交手”,美国对中国采取严密的国际孤立和封锁。1969年1月尼克松总统上台执政,最初仍保持对华强硬态度,直到中国和苏联爆发边境冲突后,美国才抓住机会开始实质性调整对华政策。从目前已经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看,这个过程实际上充满波折,历史的细节尤其能反映出50年前中美关系的“解冻”着实不易。从1969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从最初“解冻”到实现“建交”,也走过了10年的漫长历程。
前段时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美经济脱钩论”甚嚣尘上。持此论调的一些美国人说,中国依赖美国市场大于美国依赖中国市场,如果中美经济脱钩,中国将无法承受,而美国则无伤大局,于是他们就有恃无恐地做起“脱钩”举动,比如科技脱钩、投资脱钩、产业脱钩、教育脱钩、人才脱钩等等。但中美经济真会脱钩吗?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的演讲阐述了多边主义对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问题的重要作用。而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这一主题应进一步加以强化和深化。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讨论内容置于“全球化4.0: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打造全球体系”的大框架下。大家心目中都已了然:中国的角色对未来的全球架构至关重要。
近200年来,中国的人均GDP一直在拉全球的后腿,而1万美元差不多达到目前全球人均GDP水平。由于中国人口巨大的自变量,人均GDP的整体增加也让全球的人均GDP水涨船高。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将不仅仅是全球经济总量增速的拉动者,也将成为全球人均收入的拉动者。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变化。
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2000年以来高速发展十多年,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结果,根本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而2015年实际上成为经济增长换挡转型的重要拐点,现在正在迈入真正的“常态”!未来经济增长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以上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而要转为中高速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2018年,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和信用条件的收缩。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叠加,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更加明显,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逐月下滑,四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和价格的下行压力尤为明显。从结构上看,三四线城市由于调控力度低、棚改货币化刺激效应仍在,销售表现明显好于一二线城市。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放在前进和变化过程中去看,才能看清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状况、周期趋势,以及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