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进入全力战疫状态。疫情叠加春节的影响,1月份CPI同比上涨5.4%,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升至8年来的新高。虽然我国2003年非典时期以及近年其他发生较大疫情的国家在疫情发生时期物价并未出现大幅攀升的情况,但考虑到此次疫情影响已远超非典,我们有必要对物价形势高度关注。全面战疫的同时,既不能因供给不足而影响民生,也不能因物价走高而影响民心。
显然,新冠肺炎(Covid-19)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威胁——病毒不分国界。因此,中国不仅是在为自身抵御病毒,而且正在前线为全人类战斗——所以世卫组织(WHO)适时宣布,新冠病毒是“头号公敌”。正是因为其他国家和中国人民都受到了直接的威胁,所以可以想象,每一个国家的机构组织、媒体,要客观地反映这一事件并非易事。尽管如此,面临这一共同的威胁,各国应尽可能消除出于国家考虑而产生的偏见。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采取了空前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势必会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关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从全年来看并进行总体分析,现在无法做出准确估计,因为疫情何时可控、何时结束还未确定。中央已经部署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工,两手都要硬。
饮食文化催生饮食需求,但如果管治的力度跟不上饮食需求的膨胀,就带来了问题,如乱食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导致传染病的暴发。饮食文化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需要外界的一个强制手段进行制约。世界上的有些文明对食用特定的动物有严格限制或明确要求,避免了对部分动物的食用。有些文明则将所有生物纳入关怀的范围,一定程度减少了对动物的食用和由此带来的危害。
70年来,新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和科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经济转型最为明显,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9000美元,已经达到相当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中国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世界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都给予了广泛而密切的关注。焦点一下子全部集中到武汉,集中到中国,集中到中国政府。一时间,各种信息和传闻,积极的、乐观的、质疑的、消极的,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必然性因素与偶然性因素的辩证统一,改变历史的必然性因素与偶然性因素之中的偶然性因素即为小概率事件。从数学的角度看,大概率事件存在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小概率事件,著名的正态分布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偶然性中的“小概率事件”,但对中国影响广泛和深远,尤其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挑战和考验。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直接的执行者。过去六年多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中走在了前列,在“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我们现在的抗疫战斗充分表现出中国的“超世之才”和“坚韧不拔之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中国抗击疫情的斗争不断深入。疫情将对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
中国的疫情防控将给世界卫生产业供应链带来新的革命性冲击,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全球化供应链”的角色和成色,考验着这个“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责任,义务和国际道德底线的高低。
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Andrzej Duda)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他个人对中国的感情。他在信中强调,他一直密切关注与疫情蔓延相关的事态发展,并赞赏中国领导人的迅速反应,“这无疑阻止了疫情进一步的失控发展,挽救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许多人的生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中国抗击疫情的斗争不断深入。疫情将对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品德,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春节,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过得最困难、最难忘的新年季。全国上下都以战时状态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中国决策层用“战争”来鼓舞人民士气、调动全国资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2020年春节,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过得最困难、最难忘的新年季。全国上下都以战时状态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中国决策层用“战争”来鼓舞人民士气、调动全国资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大国空巢》一书问世以前,鲜有中国人知道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文件》。 这份文件的全称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意义》,其主旨是通过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大幅降低全球人口数量,防止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对美国政治、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保证美国能安全稳定地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廉价原材料。这份绝密文件的偶然解密使我们得以知晓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的隐蔽性远远超过想象。
美国大选是美国政治非常重要的博弈场,也是观察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的风向标。2020年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最后一年,不仅美国总统要选举,众议院全体议员和参议院1/3成员都要选举。美国国内早已风声鹤唳、暗流涌动,特朗普弹劾案无疾而终,共和党力挺特朗普连任,民主党候选人一波接一波,出现不少新面孔。然而,两党候选人的政策主张都明显偏激极端,虽然中国问题尚未成为大选焦点,但是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挑战不容小觑。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对抗击新冠疫情发出严峻警告,全世界须“清醒地将这个病毒对手视为头号公敌”。不少传染病学家则指出,新冠病毒很可能无法根除。对中国而言,各地已逐渐有序复工。病毒难除的警告,也许意味着当下疫情“阻止战”应像防禽流感、防艾滋病那样,进入到常态化的重点医疗工作流程的“持久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