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金融形势正在转好,但正如中国战“疫”正从国内战场转移至主要防范“输入”,经济金融发展也需要防止各类风险的“倒灌”。
2020年注定将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而作为“分水岭之年”被记入史册。但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分水岭?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样的“经济周期分水岭”?或是像1991年冷战结束那样的“大国格局分水岭”?或是1945年二战结束那样的“世界秩序分水岭”?或像1519年麦哲伦环行地球那样的“文明更替分水岭”?答案不只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未来发展态势中,也在中国人的手中,这其中智库学者的作为尤为关键。
近段时间,西方一些政客面对本国疫情蔓延,不是全力抗疫,而是搜肠刮肚编造出种种凭空指责中国的奇谈怪论,妄图“甩锅”以转移其国内民众注意力。更有美国高官大放厥词,声称新冠病毒源于“武汉实验室泄露”。
新冠疫情在欧美蔓延至今,其严重程度已经超过出一些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的能力。考虑到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一些人很难想象西方的情况会比中国疫情最困难时期还要严峻许多倍,而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时间周一(4月20),美国原油期货市WTI5月合约收于每桶-36.79美元。百年前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民大量倾倒牛奶,现在美国是不是要大量倾倒石油了,是不是新的大萧条又来了?
中央政治局在近日首次提出了“六保”的新提法,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六保”意味着什么?保护居民就业与稳就业是什么样的关系?特别是如果要使城镇调查失业率或者居民就业状况能够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努力?根据我们进行的精确测算,在未来经济受到的冲击超级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把“六保”作为目标,蕴含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减轻,也并不是调低目标的体现。
3月以来新冠疫情快速蔓延至全球,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头号公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球沦陷”。经济活动特别是国际往来几近停摆,疫情蔓延的速度、瞬间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超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大萧条”,更不是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所能比拟的。中国要落实“六保”要求,实现“六稳”和今年战略目标,必须尽快推出超常规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创造如此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中国做对了什么?言之有理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为我们解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制度密码。
-6.8%,期待已久的中国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在今天(17日)揭晓。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负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黑天鹅”面目给全球化带来巨大挑战,加剧了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
日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而不是简单的内生性市场失灵带来的周期性变化和危机性变化。那么,在巨大压力之下,应该如何进行精准判断,政策又该如何科学设计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编者按:目前,中国经济的态势如何?中国经济怎样才能春暖花开?3月2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甬军做了《面朝大海,疫后中国经济如何春暖花开?》直播讲座,提出了“四个抓、四个新型建设、两个助推”的十大对策。以下为直播实录和视频: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比较“火”,题目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打不赢舆论战”。许多人表示十分赞同,各种分析蜂拥而至。总的舆论情绪都是反省,自责,甚至深挖体制方面的原因。
过些时候,2020年第一季度也许会被人们看成是猖獗的新冠疫情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开始。第一季度结束时,全世界确诊的感染人数已经达到879232人,死亡43650人。
对于美国,有两件事情你必须区别看待,一是特朗普在贸易战上的策略,二是对中国怀有敌意的更广泛的圈子。美国有相当大的群体认为特朗普的对华策略非常愚蠢,征收关税是很愚蠢的,为什么?因为承担关税的是美国人民。就好像你发动了一场战争,然后你开始向自己的队友开枪。
豫金刚石等公司至少再次提醒我们,做好两件事,可以增加中国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安全度:派驻财务“安全员”,警惕高调吹嘘的公司经理。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安全“吹哨人”。但是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敲钟人”,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下一个“瑞幸咖啡”,豫金刚石,会是谁?
中国抗疫给力与美国抗疫不力之间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抗疫举措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遵循着他们一贯“实事求是”原则,而大量的美国人却陷入了一场全国性的“错觉”——他们不愿意借鉴中国抗疫经验,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新冠疫情。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了经济学界和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所谓“想致富,先修路”。历史上每一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从古罗马大道到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再到中国的高速与高铁路网,这些伟大的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人员与货物流通,降低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将人类文明送上了一个又一个巅峰,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投资机会。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老基建”,到底什么是“新基建”,它将怎样具体改变人类的生活,又将为投资带来什么变化?
二十年前北京的四合院不如美国的小别墅值钱,但是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就说明,存在着一个国家里所有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而且相互之间的价值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认为,美国股市狂跌,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贬值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凡是放到股市里面的资产也都贬值了。
国内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疫情的全球爆发又给中国抵御疫情输入和外贸下滑带来新的一轮冲击,国际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时间周期和困难挑战超出预期。对此,中国需要切实加大经济刺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