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 作者: 赵锡军
当前,疫情的发展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变化日渐清晰,国际金融市场可预期性上升。
作者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3月24日 IMI财经观察。
编者按:3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75期)之“俄乌冲突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闭门研讨会在线上举行。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应邀出席并且发表演讲,指出此次俄乌冲突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影响,其中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来说影响重大,也使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在以美元、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格局之下面临的长期风险。此外,还要考虑此次冲突是否存在扩散和溢出影响。
以下为会议纪要:
当前,疫情的发展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变化日渐清晰,国际金融市场可预期性上升。但2月24日俄方宣布进军乌克兰的消息为国际金融市场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外汇市场、贵金属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等几乎国际金融领域的所有市场发生震荡,影响巨大。
这种影响会延续多长时间?未来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问题目前不确定性很大,不易判断,还有待于俄乌双方的情势演变。
这次冲突通过多种渠道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影响。
第一,投资者风险预期大幅提升。这是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本次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原因。俄乌冲突给投资者带来心理冲击,投资者的风险预期大幅提升,对避险资产需求急剧上升。
第二,资金层面的影响,但目前还未明确体现。一些机构在冲突中受到影响或被制裁,但它们进行的交易操作带来的资金流动规模较小,不足以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可能受到制裁的机构主要为俄罗斯机构,而俄罗斯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规模、数量和敞口等方面都不是很大,不可能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根本性影响。
第三,制裁的影响。与SWIFT断开联系的7家俄罗斯银行的敞口和交易量并不很大,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一事件对国际金融市场不构成实质影响。
本次冲突和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可能对俄罗斯的金融乃至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尽管俄罗斯在不断地减少国际敞口,尽可能收缩和国际金融相联系的区域,但这些制裁措施仍然会给俄罗斯国内与跨境金融活动带来很大影响。卢布贬值、国内股市的下跌、金融市场震荡等等都是致命的、是灾难性的。
这场冲突和随之采取的措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传递到金融市场后,全球贸易格局,特别是能源格局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是否会导致全球经济活动、供应链、产业链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将来全球进一步地分散化或区域化?这些是从预期、资金、实体经济等渠道传递过来的短期影响,目前很难有明确判断。
本次冲突和随后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做法可能会让全球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以美元、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格局之下,对于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会面临长期的风险,例如在某些特殊时期可能会面临经济金融被孤立和隔离的情况,被排除在贸易体系、金融体系之外。这促使各国思考这类长期风险的解决办法。国际金融市场中存在美元以外货币、以及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SWIFT系统功能是否能更加多元化?是否能产生更多系统来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在面临特殊事件时,掌握这些基础设施的机构或人员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够真正保持设施的相对独立地位?这些都值得去思考,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最后,除了要关注这次冲突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外,还要考虑其是否存在扩散和溢出影响。俄乌冲突是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的导火索,美国长臂管辖,这个制裁是否会牵连到其他国家、其他机构?会产生什么程度的扩散和溢出?何时产生?有多大的烈度和强度?为此,我国企业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