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存100元到欧洲银行,只能取99.5元?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存100元到欧洲银行,只能取99.5元?

发布时间:2019-09-17 作者: 刘英 

“负利率”潮来了,存100元到欧洲银行,一年后银行只付给你99.5元?你没看错!这是真的!9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将存款利率降至-0.5%,创下历史新低,这是自2016年3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调降欧元区关键利率。而就在前一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表示,美联储应将利率降至零或更低,为美国发行在外美元国债进行再融资,延长其偿还周期。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6日“中国银行业报道”微信公众号。


“负利率”潮来了,存100元到欧洲银行,一年后银行只付给你99.5元?你没看错!这是真的!


9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将存款利率降至-0.5%,创下历史新低,这是自2016年3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调降欧元区关键利率。而就在前一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表示,美联储应将利率降至零或更低,为美国发行在外美元国债进行再融资,延长其偿还周期。


丹麦负利率贷款引发关注


上个月,丹麦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宣布,将开始向贷款人提供年利率为-0.5%的十年期贴息购房贷款,这是全球金融业首个负利率贴息房贷业务,一时引起众声喧哗。


日德兰银行推出的世界首例负利率按揭贷款,利率是-0.5%。负利率意味着,银行借钱给贷款人使用,贷款人还的钱比借的钱还少。这种负利率按揭贷款的最长期限是十年。申请负利率贷款的贷款人将照常每月还房贷,但贷款余额每月减少的金额将超过贷款人还款的金额。比如,一个贷款人在8月份还了3000丹麦克朗,而贷款余额减少3015克朗,多于他的还款金额。


即使名义利率是负的,日德兰银行的贷款者最后偿还的金额还是会比贷款金额高一些,因为还要向银行支付交易服务费作为补偿。日德兰银行房地产经济学家米开勒·豪夫(Mikkel·Hoegh)在外媒采访中表示:“尽管商业银行名义利率为负值,但贷款人仍需支付的手续费、服务费加起来依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损失。”


根据日德兰银行网站的介绍,一笔金额25万丹麦克朗、期限为10年的贷款,每季度还款一次、分40次还清,那么最终的还款总额是26.9127万克朗。贷款利率虽为负,但银行会收取手续费,最终支付的手续费金额大约是贷款金额的7.65%。


国外负利率为何会实行?


负利率大体可分为负的政策利率、负的存贷款利率以及负的债券利率三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驻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保险报》记者:“负利率最开始出现在2008年次贷危机与2009年欧债危机之后。为挽救疲软的经济,刺激消费与投资,扭转通货紧缩的态势,一些央行开始将存款准备金利率调到负,提升货币的机会成本,以起到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放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瑞典、丹麦、欧元区、瑞士、日本、匈牙利等央行纷纷实行了负利率政策。不同国家实施负利率的目标是不同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瑞典、欧元区、日本,主要是为了对抗通缩、刺激经济。二是丹麦和瑞士,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本大量流入、稳定汇率。


据刘英介绍,经济不好的一个表现就是流动性不足。正是因为上述央行为增强市场流动性而出台的“负利率”刺激政策,才使得如今商业银行实行负利率贷款成为可能。央行负利率向商业银行负利率的传导机制由此而形成。


相比少见的存贷款负利率,债券收益率为负的现象则更为普遍。自2012年德国第一次发放负利率国债以来,根据德意志银行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中,全球共发出15万亿美元负利率债券,即全球三分之一的债券收益率为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同期到现在,负利率债券在一年之间就已增长两倍。而出于对通货紧缩的预期,机构投资者依旧争相购买负利率国债,等待其“升值”。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认为,受到英国是否将无协议脱欧及全球贸易摩擦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全球正在逐渐转变成负利率的环境。


“凯恩斯主义”被反思


近期,美国前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在就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一事答记者问时称,“国债收益率跌破零将不会受到约束。‘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准绳而已”,似乎在为全球低利率、负利率潮正名。然而在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看来,各国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使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程度加大,至于是否能够成功提振经济,前景则并不乐观。


“负利率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不能让经济实现平衡的情况下,为了不让经济熄火,提出的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我们用绳子硬拉一匹马走向河边,至于它是否要喝水,就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了。”刘英称。


每当货币政策趋向过紧或过松时,总会驱使人们重新反思起一向被奉为圭臬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即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负利率的出现,其实也是在稳定经济的过程中,对这种单一的货币政策过度依赖的结果。尽管如格林斯潘所言,“零”只是一个不具任何意义的准绳,但“负”的出现仍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且刺激经济的效果仍有待观察,这也为我国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带来一定的警示。


中国不存在实行“负利率”的可能


宏观经济进入下行期,近期的经济发展显示,全球范围内低利率和负利率再次成为突出问题。考虑到负利率的合理性、有效性与风险性,这种情况的蔓延是否值得国人担忧?


就在今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出台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政策。新LPR由原有的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尤其是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加点形成,打破银行原有的固化利率下限,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成为“负利率”潮下的一道“清流”。


刘英认为:“运用MLF、常备借贷便利(SLF)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是让渠道疏通,让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更好的方法。”至于实行“负利率”,基于政策上稳定的空间,刘英认为中国目前不存在这种可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