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格﹒利兹教授,应邀来到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并在此作了题为“私募股权投资:中西方的比较”的主题演讲。
我院执行副院长王文聘任罗格﹒利兹为外籍高级研究员
罗格﹒利兹做主题演讲
我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主持讲座
学者丁一凡与罗格﹒利兹交流互动
我院研究部副主任赵亚赟与罗格﹒利兹探讨
罗格﹒利兹讲座现场
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格﹒利兹教授,应邀来到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并在此作了题为“私募股权投资:中西方的比较”的主题演讲。
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商务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罗格﹒利兹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市场、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基金投资,以及金融行业发展。他的演讲主要包括了四个重要的方面,即PE(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投资的特点与其发展概况、新兴市场与西方国家PE之间的诸多差异、中国PE投资者的发展机遇和如何应对PE行业投资周期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PE投资特点——长期流动性缺乏和GP(基金管理人)的关键作用
自上世纪的50~60年代的美国小型风投公司开始,PE投资经历了一段时期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被多元化的主流投资者所接受。
罗格﹒利兹教授认为,PE投资作为一种主要为私人企业壮大发展而提供“创业资本”或者“成长资本”的投资方式,这就天然地决定了这种投资是长线进行的,缺乏中长期的流动性;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PE通常采用“封闭式”即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进行运营,出资者完全将资本交给了GP去运营,这也就使得一支私募基金运营状况就基本上只取决于GP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判断。
二、PE投资的中西差异——投资环境、交易概况?
从投资环境来看,罗格﹒利兹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对企业政策和监管上比较宽松,但由于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法律框架”,无法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加之中国在专业金融技术人员、PE跟踪记录、公司治理、金融市场成熟度等方面的环境要求上还不完善,中国PE投资环境还有改善的空间。
就交易状况而言,中国目前PE投资总体具有规模较小、更注重创造长期价值、较少IPO退出等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此时的中国PE投资应该以中间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三、中国PE投资者的发展契机——中间市场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在所面临的众多小微企业急需资金支持、众多中型企业处于IPO的前阶段以及行业内企业合并、重组等情形下,中国的PE市场范围广泛,疲软和效率低下的金融产业是其中的最主要的机遇来源。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解决全国80%就业、贡献65%GDP和50%利税的同时只获得了19%的银行贷款,罗格﹒利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有金融企业的反应迟钝所造成的,PE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填补融资缺口。
四、应对PE投资周期中的挑战——信息不对称与公司治理
罗格﹒利兹认为在PE投资周期中的最大挑战来是自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他认为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加强公司治理,保证及时、准确、透明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流,推行管理问责,设置“局外人”,如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