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谭中“中国特色文明道路的发展、变迁与返正”讲座在人大重阳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谭中“中国特色文明道路的发展、变迁与返正”讲座在人大重阳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6 作者: 人大重阳 

谭中(Tan Chung),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名誉高级研究员、云南社会科学院名誉院士、云南文史馆名誉馆员。1929年生,历史学硕士、博士,在印度教学研究40余年,曾任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东亚主任。出版有包括《印度地平线》杂志“印度和中国”特刊、《印度与中国:20个世纪的文明交流与激荡》和《喜玛拉雅呼唤:中国与印度的起源》等中英文著述20余种。

  人大重阳网讯:10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了“人大重阳系列讲座”第98期,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云南社科院名誉院士、云南文史馆名誉馆员、著名的中国研究和印度研究专家谭中先生做主题演讲。


谭中先生


  一同出席活动并参与讨论的还包括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会议由人大重阳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程诚博士主持。讲座开始前,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首先做了引导发言,他回顾了与谭中先生相知交往多年以来的经历,高度评价了谭中先生在中国研究领域的伟大理论创新,以及其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中印友好交往的伟大贡献。


程诚博士主持会议


  讲座开始后,谭中先生以“5000到2050:中国特色文明道路的发展、变迁与返正”为主题,首先说明了很多外国学者对中国问题的偏见,认为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功都来源于现代转型,而非伟大的传统。之后,谭中先生回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史,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长江黄河流域“地理共同体”和中原地区“政治共同体”,到秦汉和隋唐时期的“命运共同体”,到近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取得革命胜利,重回文明大道。最后,谭中先生阐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明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号召全球各国摒弃民族对立的观念,携手合作,开创人类文明新格局。



  随后,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周晓晶女士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谭中先生以新的历史观,新的科学方法来梳理中国的文明史,是一个奇迹和伟大的创新,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勇气和历史担当。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主任魏丽明教授强调每一个时代都在为每个观念活着,谭中先生对中华文明的反思和对民族观的重新认识为我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加力研究员认为,中印两国虽然在过往几年存在一些对立,但中印关系未来会朝着健康、稳定的道路发展,他呼吁中印双方加强彼此的了解,增进互信,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中国社科院南亚所刘健研究员指出谭先生父子及其家人,心系中国,在海外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他认为中印两国在历史、发展阶段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共同点,未来在经济、反恐、文化和人口问题上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讲座结束前,人大重阳助理兼信息中心总编辑胡海滨女士总结了讲座,她十分赞同谭先生关于中华文明的观点,她认为中华文明不是狭隘、孤立的民族观念,而是秉持着包容开放的态度和其他文明互相理解,彼此融合。与会的青年学生在讲座以后也与谭中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与社会效应。(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