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全球都是不平静、不平凡、不平稳的一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又一次遭遇巨大挑战,而这一次挑战,来自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更难以界定,但一定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中国结构性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新旧动能的转换难免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加上去杠杆、强监管、清理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等行动,主要是为过去若干年中,盲目追求GDP增速等带来的经济隐患进行“出清”,却肯定会在相对收缩的政策中挤压泡沫,给经济更多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有过直接“交手”,美国对中国采取严密的国际孤立和封锁。1969年1月尼克松总统上台执政,最初仍保持对华强硬态度,直到中国和苏联爆发边境冲突后,美国才抓住机会开始实质性调整对华政策。从目前已经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看,这个过程实际上充满波折,历史的细节尤其能反映出50年前中美关系的“解冻”着实不易。从1969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从最初“解冻”到实现“建交”,也走过了10年的漫长历程。
前段时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美经济脱钩论”甚嚣尘上。持此论调的一些美国人说,中国依赖美国市场大于美国依赖中国市场,如果中美经济脱钩,中国将无法承受,而美国则无伤大局,于是他们就有恃无恐地做起“脱钩”举动,比如科技脱钩、投资脱钩、产业脱钩、教育脱钩、人才脱钩等等。但中美经济真会脱钩吗?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的演讲阐述了多边主义对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问题的重要作用。而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这一主题应进一步加以强化和深化。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讨论内容置于“全球化4.0: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打造全球体系”的大框架下。大家心目中都已了然:中国的角色对未来的全球架构至关重要。
近200年来,中国的人均GDP一直在拉全球的后腿,而1万美元差不多达到目前全球人均GDP水平。由于中国人口巨大的自变量,人均GDP的整体增加也让全球的人均GDP水涨船高。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将不仅仅是全球经济总量增速的拉动者,也将成为全球人均收入的拉动者。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变化。
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2000年以来高速发展十多年,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结果,根本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而2015年实际上成为经济增长换挡转型的重要拐点,现在正在迈入真正的“常态”!未来经济增长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以上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而要转为中高速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2018年,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和信用条件的收缩。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叠加,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更加明显,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逐月下滑,四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和价格的下行压力尤为明显。从结构上看,三四线城市由于调控力度低、棚改货币化刺激效应仍在,销售表现明显好于一二线城市。
1月22日下午,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经济参赞伊丹宁(Deanna Easton)一行3人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人大商学院教授陈甬军,人大重阳院长助理杨清清就“一带一路”、中澳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1月21日上午,由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日本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副理事长朱建榮带队的日本代表团一行8人访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此次日本代表团由多位来自日本高校、智库与新闻电台的专家学者组成,与中方专家就中美关系、一带一路、中国宏观经济、中日合作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放在前进和变化过程中去看,才能看清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状况、周期趋势,以及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
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飞到达沃斯,"目的并非仅展示极右翼保守主义者和‘热带地区特朗普'形象,而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他是讲究实际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专家弗拉基米尔·苏打列夫这样指出。1月22日,博索纳罗在达沃斯开幕式上的声明引发关注。他承诺改革,尊重世界商业精英。法新社援引他的声明就此强调说,在达沃斯,中国和欧洲一样,处于争论中心。观察家们对趋势分析后指出,中巴商贸关系的发展,或将成为达沃斯这些国家代表团的优选方向。
按照不久前刚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新生儿数量达到1523万人。尽管中国对出生率的控制已经放松,但这是自1961年来的最低指标。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在2024年前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何在,这将如何影响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俄中两国的专家。
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增多5月份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分化加剧,发达国家形成美强欧弱格局,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和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保持稳健,通胀水平逐步回升,加息对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产生较强负面溢出效应,特朗普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威胁。欧洲经济受贸易保护影响,复苏势头放缓,通胀小幅回升,当前计划年底结束QE,但加息尚待时日。
永续债没有明确到期时间或者期限非常长,流动性差,而CBS的创设可以提高永续债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鼓励投资者购买永续债。另外,银行若想申请MLF、TMLF、SLF和再贷款等流动性支持,均需要一定抵押品。因此,将不低于AA级的永续债纳入央行MLF、TMLF、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也可提高银行发行和持有永续债的意愿。
创设TMLF是货币政策“定向滴灌”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表现之一,而在2019年,监管部门将出台更多政策。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2019年,在实施好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支持工具的基础上,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有望推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机制,以及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也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
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更加积极地经略周边,提升对印度及南亚外交的重要性,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印度议会下院选举)中,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胜出,为莫迪政府“建设一个强大、自立和自信的印度”提供了重要的国内支持。两国新政府一开始都有意提升彼此关系。然而经过几年互动,中印关系由最初的高期待逐步滑到2017年的最低点,双方边防人员在洞朗地区对峙长达72天。
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营运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预见,通过组建国有投资营运公司以实现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将成为2019年国企改革推进的重点工作。
201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本次操作被人们戏称为“特麻辣粉”,金额确定为2575亿元,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
这些年,会讲故事的中国官员、学者在不断增多,但比起世界对中国表述的需求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而言,中国仍处在“供给不足”“方法不佳”的困境中,亟需从制度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力量。
浏览一下近年国际上关于“印度洋世纪”的研究, 似乎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假定:在实现了“太平洋世纪”之后,“印度洋世纪”将在21世纪下半叶来临,印度洋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这一假定恐怕也是各种版本“印太战略”出现的背景之一。然而,这一假定本身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印度洋的确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一定会不断上升,进而在未来取代太平洋的地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