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无疑是这几天的热门话题。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3%。这是一个很稳的数字,处于合理区间,蕴含颇多亮点。然而,这个数字在海内外仍可能引起多种解读。像以往一样,恐怕还是有人盯着某一个或几个有所放慢或不甚理想的数据,唱衰中国经济。
15日,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炉,GDP同比增长6.3%。展望下半年,当下的全球经济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全球宏观经济先行指标PMI等指数超预期跌落,市场信心低迷,或将拉低投资者预期。先行指标的持续性下跌预示着全球经济增长在2019年下半年可能面临较大的冲击。
现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很多国家纷纷向“东”看。“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给世界提供的一个合作倡议,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但这一格局的重组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因此,为更好地开展“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必须弄清楚以下三个方面:谁在反对、为何反对以及如何应对。
笼罩在"黄金时代"上带有威胁性的黑云,显然,只有在英方找到能让自己清醒评估22年前香港回归中国主权的那种勇气并进而停止干涉这一地区和中国内政之后才会消散。
近期,围绕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国家有关部门接连推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既服务于科创板这个增量改革,也是在为全市场深化改革打基础、添力量,很多举措有望向全市场推开。
在刘元春看来,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在6.1%左右进行波动,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守住不破“6”的底线没有问题。同时他指出,虽然6月份的投资数据有抬头迹象,但还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下半年投资能否稳定在6%是中国经济能否稳定的关键。
两年前,当中国还没有开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时候,某西方媒体就指控我们“电子垃圾”问题十分严峻,并要求我们进行垃圾分类。两年后,当中国开始实施更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时,这家西方媒体又开始污蔑我们是“环保独裁”。它,就是英国《卫报》,一份创刊将近两百年的老牌大报。
新世纪伊始,189个国家便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承诺要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十几年匆匆而过,一些国家依然饱受贫困困扰,而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成就最为显著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清华世界和平论坛设置了WTO改革专场,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开场发言,通过对WTO改革阐述其观点,也谈及了中国改革。笔者认为郁白先生的认识存在不准确和矛盾的地方,并就此展开辩论。
70年对话5000年,从良渚和陶寺就破土而出的定居文明幼苗,历经5000多年,终于长成定居文明的参天大树;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明;这就是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独特之处。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依据美国最新民调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特朗普是在2018年美国经济周期性好转,美国经济快速扩张,距离下届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两年半之际挑起对华贸易战的。近期的民调结果也许不足以给特朗普政府制造恐慌情绪,但这些民调读之使人不悦,无疑增加了特朗普政府身上的压力。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愿意通过我们的手段来维持当前经济的良好形势”。该言论被美媒解读为鲍威尔继10日众议院发言后再度释放降息信号。
7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合办《为“一带一路”倡议导航》中文版报告发布与研讨会。发布会由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美国前助理国务卿、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丹尼尔·拉塞尔做了报告发布。
美国单向的“极限施压”对中国脱敏了。美国用力过猛的“极限施压”逼出了敢于迎战的中国。在此情势下,平等协商才能妥协共赢,互相尊重才能达成协议。“极限施压”是霸道,平等协商才是王道。
印度的“尴尬”在于:一方面,需要依靠美国来平衡中国,而其传统上最友好的伙伴俄罗斯同中国的战略关系日益紧密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俄在对方外交中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同中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论是基于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还是出于山水相连的地缘现实。
据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正在不断扩容,宁波和郑州2018年度GDP首次突破万亿元。至此,中国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已有16个,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等。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强国,虽然面临复杂的贸易环境,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但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激活了中国的市场活力,也催化了中国市场的成熟度。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在提升,但是中国市场的系统性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
6月29日,各国代表在本届G20峰会上签署了"大阪数字经济宣言",正式启动"大阪轨道"。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升温的紧要关头,中国如若把握此次 G20的机会,不仅能在国际上提升全球数字治理的规范性,推动全球数字治理民主化,同时也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政府、社会数字治理模式的升级。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如何看待七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进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党校教授章百家于7月4日做客“人大重阳名家讲座”,回顾七十年来外交观念变迁。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公共支出稳步增长,但要弥补过去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的生态欠账,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之际,若仅通过大幅增加公共支出来实现生态保护方面的各项目标,将变得愈发困难。因此,应加大力度以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