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津巴布韦,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面值100万亿的津巴布韦元,还有当代世界执政时间最长、刚去世不久的国家领导人穆加贝,此外,可能就是贫穷、落后等一系列负面名词在脑海中闪现。2017年11月,津政局突变,穆加贝辞去总统职务,姆南加古瓦就任总统。
距今约2400年前,古希腊哲人第欧根尼与他的弟子安提帕特有过一场精彩辩论:假设由于短缺和饥荒导致罗得岛上的粮食价格高涨,于是就有人从亚历山大港购买了一船粮食,并运往罗得岛。假设此人知道此刻还有其他人在做同样的生意,有很多货船正满载粮食从亚历山大港驶往罗得岛,那么他应当把这一信息向罗得岛上的居民披露吗?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是光荣的,怎么做是可耻的?
中国最西端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是新疆管辖的“万山之州”。州内的慕士塔格峰被称为“冰山之父”(7546米),旁边屹立着大贡格尔峰与贡格尔九别峰。相传慕士塔格常年在外征战,抵御外敌,等他回乡时,妻子与九个孩子为等候他已成冰山,于是他也化为雄伟山峰,一家人永远相伴守护着山峰所在地布伦口乡与祖国边疆。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日前在塞尔维亚举行,其中5G技术展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观看和体验,成为大会的关注焦点。笔者认为,这个现实也让个别国家意欲搅乱中国5G在中东欧的发展很难实现。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研究工作者,我深知读的书是不足够多的,在我院同事的推荐下品阅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敏司教授从人类学视角下谈经济发展的著作《甜与权力》(Sweetness and Power)。该著作颠覆了传统的认知,提出了英国工业革命是由糖引起的,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西敏司把糖的命运是如何从一件奢侈品演变为工业化生产商品描述得格外深刻又不乏趣味,这一地位转变之间是人类文明的变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和科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经济转型最为明显,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9000美元,已经达到相当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中国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前,世界处于大变局中,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中国对外关系面临严峻考验。近日,中美开启了新一轮贸易谈判,中美关系能否有缓和的可能性?中国如何迎接各种新的挑战?10月8日,资深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金灿荣教授做客“人大重阳名家讲坛之新中国70年”系列讲座第三讲,为您深度解读“中国对外关系70年”,现场500多位观众聆听,气氛热烈。本文由速录整理而成,已由作者审核。
近期,各地许多国有企业陆续公布了各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最新发布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全国新增2800多家混合所有制国企,其中中央企业引入的社会各类资本规模已经达到7.2万亿,占比超过总所有者权益的三分之一。截至2018年4月,全国范围内已经先后设立了三批混改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包括能源、交通、通信、军工等七大领域,国资委主导的第四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那么,如何理解“混改”?相比于其他改革形式,“混改”有何独特之处?本轮国企“混改”有何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国企在报表上光鲜亮丽,实际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一些国企经营效果不理想,甚至沦为“僵尸”企业;还有些国企经营业绩主要是通过大量贷款来维持,有些国企甚至沦为贷款的“掮客”,利用国企身份获得优惠贷款以后再转贷赚取差价,成为制度套利者。2017 年我国债务总规模达到 GDP 的 250%,其中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深化国企改革成为三大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知名智库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期间及此后两次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重点就中美关系发展、“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崛起等议题发表看法。
香港“禁蒙面法”实施,这把法治利剑要止暴制乱还需时日,而且要靠司法、舆论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肯定的是,香港不能再乱下去了,街头乱象持续4个月,东方之珠变成了晦暗之城。
印度经济的发展在经历过一段阵痛后,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但这些都需要政府层面的所有改革和仍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印度经济出现重大突破
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1日至13日分别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继2018年武汉中印非正式会晤之后,第二次中印非正式会晤释放出了怎样一种信号?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是否会有相应的调整?中国国家领导人23年来首次访问尼泊尔对于南亚形势有什么影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将在2019年10月11日到12日在印度南部进行非正式会晤。中印国家领导人之间上一次非正式会晤,是在3年前的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由印度总理莫迪提出,而后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9月金砖会晤期间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在2018年4月27日至28日武汉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后,两国领导人就计划在印度进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武汉会晤是在中印73天的洞朗对峙背景下举行的,对缓解两国此前因对峙而造成的紧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两国官方对话中不断强调武汉精神,为两个大国的互动迎来了新气象。
2019年10月11日,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磋商在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媒体一片正面的报道评价,折射了世界的普遍期待。事实上,一年半来,中美经贸摩擦曲折反复,长此以往,全球经济必然会面临衰退风险。唯有中美双方相向而行,选择合作,才能让世界经济力压阴云。好在即使在摩擦最激烈时,中美两国仍有至少十个合作领域的总体基础并没有崩塌,有的还有加强之势。在未来,夯实这十大合作领域,防止摩擦反复,既是稳固中美稳定大局的关键手段,也是扭转全球悲观情绪的有效办法。
长期来看,《方案》可能将是一系列中央地方财税改革的开启,从这个角度看,《方案》的发布和相关措施的推进将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的长期风险偏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和科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经济转型最为明显,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9000美元,已经达到相当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中国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长期来看,《方案》可能将是一系列中央地方财税改革的开启,从这个角度看,《方案》的发布和相关措施的推进将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的长期风险偏好。
“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这是西方精英政治极具迷惑力的口号。如今民粹主义者续了半句——“摔下来,死得最惨”。曾几何时让人羡慕的西方精英,为何成为揶揄、讥讽的对象和反叛的众矢之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9日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印度总理莫迪的邀请,将于10月11-12日到印度参加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此次正式宣布的访问日期比印度媒体报道的有所缩短。此前,印度媒体曾经报道,中印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将于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滨海小城马玛拉普兰(Mamallapuram)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