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日,我受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邀请,参加了“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做了题为“‘一带一路’与中乌基础设施合作”的主旨演讲。现结合实际发言内容并结合发言稿整理,以便向读者提供一个“一带一路”学术交流的一手资料。
2016年将是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年”。那些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理财旗号专骗中老年人的不良平台,终将受到严惩。过年了,小时候长辈给我们压岁钱,现在我们也要学会反哺长辈。在孝敬长辈的同时,可别忘了帮他们看好养老钱!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外企跑路潮”的说法甚嚣尘上,似乎中国多年来吸引外资的良好态势出现逆转。不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报告让这些说法不攻自破——中国2015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6%,达1360亿美元,总量居全球第三位。可以说,中国吸引外资魅力不减。
近期,人民币贬值问题引发了国内外的讨论,很多读者朋友们也非常关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今天特发布周小川行长的旧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文章详细介绍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的提出、背景、与其他政策改革的配合关系、中期目标、可能性、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等内容,供大家参考。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一番看空论让世界为之一震:1月21日,他公开表示,在做空美股的同时,他也在做空亚洲货币。2016年元旦以来,港币就一直在经受做空的寒流,港元对美元从年初时开盘价7.7506一路下行,到20日盘中,已经跌至7.8295港元对1美元,接近联系汇率制7.85的限制,创2007年以来新低;同日,恒生指数也跌至42个月来新低。同期前后,人民币也一度猛跌。分析认为,除了美联储加息影响外,做空的力量参与其中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4年来第一次访问伊朗。同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重要配套活动——中伊“一带一路”智库对话,受到了中伊两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对话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伊朗外交部、经济事务与财政部等两国部委的支持与指导,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吸引了两国近200位各界重要人士参会。
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第46届年会在达沃斯落下帷幕,在年会上,人们对2016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测普遍感到悲观。仅有27%的受访人士对未来经济走向感到乐观,这个数据比去年对2015年前景调查的乐观人数低了10%。因为去年许多国际专家依然对中国所起的作用抱有乐观情绪。由于中国依然处在调整“船头”的状态,面临各种下行挑战。因而增加了人们对2016年抱悲观情绪的人大大增加。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却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这是消费者对中国本土消费品品牌真实的内心写照。十年前,中央电视台曾按照中宣部的指示做过一次“品牌中国”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的收尾是一场“消费者最喜爱的本土品牌榜单”的发布活动,我当时是这场活动的总导演。上榜的的四十个著名本土品牌包括这样一串当时响当当的名字
1月24日,中国保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出席并演讲,他认为中国的商业保险发展可以说一日千里,发展速度和行业规模足以是让世界很多国家羡慕不已,想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公司非常多。但是中国的社保和商保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社会保障改革远未成功,体系还远不健全,我们需要成熟的制度安排,商业保险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在由中国网主办的2016中国新三板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金融改革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支点,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他表示,目前中国的金融结构相对比较落后、比较传统,在整个金融资产结构中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占比非常高,而且近些年还在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降,这种存量资产结构如果不进行调整,有潜在危机,所以应该重视资本市场发展。
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网“讲习所”推出《习近平主席首次中东行谱写“一带一路”之缘》,带您了解习近平首次中东行,将如何续添丝绸之路的历史之缘,谱写中国与中东地区合作共赢的现实之缘,开创中华、阿拉伯、波斯文明共同复兴的未来之缘。
发生在2015年6月份的股灾,造成过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让A股牛市前景黯淡,也完全把金融监管“各管一段”的弊端暴露无遗。随之而来的有关金融监管如何更有效的大讨论延续至今,建议金融混业监管或更高级别统一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改革才能确保更有效监管以平衡风险与发展的天秤?金融界网站汇集有识者建设性意见,为改革建言献策。
从中长期来看,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低效资产逐渐退出,金融体系杠杆有序出清,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资金需求密度降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整体趋势并未改变。
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这些“金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对外贸易额下降、通胀压力增大、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等问题。据此,西方分析人士纷纷开始谈论“金砖国家正在破碎”,“金砖是一块没有泥浆的砖”等话题。2014年7月,第六次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举行,与会领导人签署协议,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这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稳步向纵深迈进,向外界传递了“金砖并未失去金色”的有力信息。当前,金砖国家已意识到进行更深层次改革、增强各自国家长期发展韧性的必要性,并加快金砖国家组织的机制化建设,以促进新兴国家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
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议设立的亚投行正式开张营业。这一由57个创始成员国组成的多边政府间金融机构正蓄势待发,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亚投行直接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亚洲每年五千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多国财政捉襟见肘之际,亚投行的开业对亚洲地区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它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历经800余天筹备,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1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亚投行的成立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民的关注点也有了不同,那么,新成立的亚投行又有哪些看点?中国访谈就此话题邀请金融学家赵锡军教授与网友进行交流。
由于熔断的过于新奇轰烈,汇市的震荡竟被一时忽略。待到熔断已断肠天涯,大家才发现人民币汇率发生了连续多个交易日的下跌。换个战场,又是一阵惊慌,兑换美元的大潮汹涌澎湃。权威媒体和权威机构只好轮番上阵,用和风细雨和威震雷霆将空头打击和震慑住。
王文认为,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正逐渐走入“死胡同”,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空转方式,处于塔尖的社会精英攫取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塔底的普通民众则生活得步履维艰。离最近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过去7年多,危机带来的影响似乎正在远去,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无法服务于足够多穷人穷国的问题依然突出。
近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综合国力竞争形成主动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中国供给侧改革策略终于从“纸上谈兵”落到了实际政策操作层面,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