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始终是牵动国人心情的魔杖:(价格)低了担忧,高了发愁。真的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奇怪而奇妙的现象。房价低,带动不了经济;于是考虑出台各类刺激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减少首付比例,鼓动社会力量“去产能”,还有那么多学者看着空房就大声疾呼“去库存”。可是看到库存下降了,却发现价格又上来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金砖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在诸多经济体中扮演协调人的角色,统筹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发达国家的主张和诉求,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反过来也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
美国一贯的政策是扫清其维护世界第一道路上的任何“绊脚石”。因此,要避免中美之间的战争,一方面需要美国放弃世界帝国战略,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有相应的决心和军事能力维护自身利益,抵抗美国的文化入侵。中国学者更是应当注意避免掉入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中。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富国银行客户账户造假案发后,美国国会要求富国银行第一把手约翰·斯顿夫到国会作证。听证会由参议员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小组委员会举行。小组委员会的参议员们争相提问,结果每人只有5分钟提问时间。要是参议员们协调一致,各有侧重,本可稳、准、狠深揭猛批斯顿夫。但参议员们却自说自话,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这个篮子不再是纯粹的精英储备货币俱乐部,而是纳入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入篮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也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大事。这意味着,以西方货币为核心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已经不合时宜,亟需加入新兴血液,人民币就承担了这样的时代责任。
尼泊尔追求大国平衡外交的努力不会停止。从1990年代以来,“平衡外交”已经成为尼泊尔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而这一原则恰恰是建立在尼泊尔民族主义和“反印”情绪之上的。尼泊尔对印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依赖,以及印度将尼泊尔作为其势力范围的野心使尼泊尔大部分民众非常害怕像锡金那样失去民族独立。
美沙之间的关系将走向何处备受关注。沙特政府曾经威胁过,如果法案通过将抛售所持有的美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现法案已经确认通过,沙特政府随时可能站在美国法庭的被告席上,不管沙特是否将兑现以前的话,美沙的关系受到损害几乎是肯定的。同时,随着油价上涨,俄罗斯将获得难得的喘气机会,这又似乎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差距仍然还很大,导致西方研究中国经济的阵营分为两派:一派为真正的“中国专家”,一派为专业唱衰中国的媒体专家。但西方经济长期放缓,加上中国比拉美发展中国家更成功,因而西方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客观认识中国,并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产生兴趣。
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增强中国企业的“活力”,特别是数百万家中小企业的“活力”。没有“活力”,谈不上什么“竞争力”,这是企业必须解决的前提。在迅速发展30年后,许多中小企业面临更新换代的挑战,其发展原动力和储备动力均在与国际市场的博弈中逐渐消耗殆尽,面对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压力,急需转型和改革自身的经营模式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美国继续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而且一定要推翻巴沙尔政府,俄罗斯也会继续支持叙利亚。如此,不仅叙利亚和平无期,而且还会引发更多的难民潮涌向欧洲。目前,叙利亚内战已经导致近50万人死亡,400多万难民出逃。叙利亚内战不仅关涉叙利亚朝野和民众利益,也涉及到欧洲的安全与稳定。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一度被神圣化,从2013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三年之后风险爆发,互联网金融又在快速的污名化。无论是神圣化还是污名化,都是我们集体认知出现的偏差。我们应该对此进行纠偏,让互联网金融回归到常态化的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污名化。
特朗普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入主白宫,他就是要做一个搅局者,或者是以无厘头风格,将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时代的所有不满发泄出来。特朗普正在穿帮,说明美国政治的基本面还在。不管是希拉里还是其他人,只要挡得住特朗普--美国不变天,这才是主流美国人甚至天下人一直以来的愿景。
中韩两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蜜月关系,因为朝核危机和萨德入韩而破碎,不符合中韩两国利益。中韩两国关系遭遇挫折,是暂时的。如何破解中韩关系的困扰呢?民间组织或者相关智库,应该充分发挥民间交流或公共外交的作用,给陷入凝滞的中韩关系进行润滑,确保中韩关系能够维持理性和现实主义的节奏。
虽然朝鲜核能力有了提升,朝鲜核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也仅仅具有可能性。美国让朝鲜闹下去,对美国并无威胁。朝鲜虽然将“美帝”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但更希望和美国建立双边会晤的管道。核试验,也是倒逼美国和朝鲜对话、换取朝鲜国家安全和政权存续的手段。朝鲜放弃“六方会谈”,但是希望美朝“双边会谈”。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率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为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中国网新闻9月29日讯9月26日-27日,“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采取“1+3”创新研讨会模式,300余名中外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共聚大会发表观点、深入交流。三个分论坛后分别发布了《媒体共识》、《企业合作协议》、《智库宣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进行了题为《“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的发言。
中古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广阔。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能矿、旅游、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可用好政府间经贸混合委员会等机制,在两国中期双边经济合作规划指导下,将进一步拓展两国的合作空间。目前,中古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从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看,体量不是很大,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英国脱欧,不仅改变了英欧关系,也影响中英「黄金时代」定位。文翠珊首相此前中断中法英合作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为中英关系蒙上了阴影。杭州G20峰会期间,中英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专门提到这一项目,习近平主席相当关切核电项目的进展。文翠珊虽未给出项目进展的笃定答案,但对中英两国的「黄金时代」定位予以肯定。
在很多知识分子说不要投资到那些风险的地方,投资发达国家,市场好,法律环境也好,政局稳定、创新等等,这是普遍的想法,我认为,这个想法受到西方舆论的影响,西方当然希望资金都去到自己那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他们过去的的殖民地,你现在跑到那儿去开花结果,人家当然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