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08 作者: 张敬伟
虽然朝鲜核能力有了提升,朝鲜核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也仅仅具有可能性。美国让朝鲜闹下去,对美国并无威胁。朝鲜虽然将“美帝”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但更希望和美国建立双边会晤的管道。核试验,也是倒逼美国和朝鲜对话、换取朝鲜国家安全和政权存续的手段。朝鲜放弃“六方会谈”,但是希望美朝“双边会谈”。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4日中国网。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后,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再次陷入危情时刻。对朝实施进一步的制裁,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边共识。但是朝核问题的死结在哪里?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相关利益各方纠缠不清。
确切讲,中美日韩俄5国,虽然达成了半岛无核化和对朝鲜进行制裁(程度不同)的共识,但结果却是五国缺乏基本互信,互相埋怨,从而为朝鲜所利用。成功利用各国矛盾,逐步实施核讹诈,朝鲜策略很管用,相关利益各方很尴尬。这一切的背后,似乎都有地缘政治权谋在作祟--说白了是美国的地缘政治权谋。
朝鲜发展核武的公开威胁是针对日韩和美国,但是美国远在太平洋的另一方。因而日韩对朝核最为敏感,也是朝鲜威慑的首要目标。朝鲜核设施距离中国很近,且朝鲜核能力充满不确定性,中国也是朝核危机的严重受害者。俄罗斯远东也是朝核危机失控的受害者。
由此而言,美国对朝核危机的态度,尤其是对中国的指责,以及美日韩三国协同合作的制裁、联合军演以及萨德入韩等应对举措,让中国难免对美存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疑。加之美国公开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布局,中国有理由相信美国借朝核危机而在东北亚构筑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本次朝鲜核试之后,美日韩对中国的指责依然,萨德入韩似乎更有了加速布局的理由。这也加剧了中国和美日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且进入了无效制裁和互相埋怨的新周期。
奥巴马两个任期内,对朝核危机大抵都坚持了指责中国、制裁中国和强化美日韩同盟的策略。朝核危机对东北亚是危机,但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更像是“一石三鸟”的正效应。根本原因在于,朝鲜核危机对美国本土并未构成现实威胁--随着朝鲜第五次核试验,加之一再发射卫星和导弹,朝鲜也许具备了利用核弹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
因而,本次朝鲜核试验应该是对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9月16日美国外交协会(CFR)发布的对朝政策建议书提到了“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虽然白宫方面对此没有明确回应,但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22日强调,“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事前不会进行商讨”。由于执笔人之一为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突显美国应对朝核危机进入新阶段。起码,军事行动成为选项之一。
不过,近期美国对朝动武的可能性不大。无论是定点清除还是其他军事方式,美国对于已经有核的朝鲜都存在忌惮。如果情报有误,朝鲜也许真的会展开核报复,即使打不到美国,也可能对日韩造成破坏。美国不敢冒如此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此外,中国不希望朝鲜半岛生变生乱,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立场。更重要的是,朝鲜核危机的存在,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朝鲜核乱局,美国不仅可以批评中国,亦可将日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朝鲜核危机,地缘政治上是东北亚国家的“危”,却是美国的“机”。
虽然朝鲜核能力有了提升,朝鲜核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也仅仅具有可能性。美国让朝鲜闹下去,对美国并无威胁。朝鲜虽然将“美帝”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但更希望和美国建立双边会晤的管道。核试验,也是倒逼美国和朝鲜对话、换取朝鲜国家安全和政权存续的手段。朝鲜放弃“六方会谈”,但是希望美朝“双边会谈”。
看得见的利益是,朝鲜核危机强化了美国作为日韩安保伞的作用。因为朝核危机,美国在日驻军有了更强的道德理由;因为朝核危机,萨德入韩即将成为事实。即使是2016年美国大选两位候选人的态度,也对日韩造成了安保焦虑。
另类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他对金正恩的评价令日韩严重不安。他先是对金正恩残酷的政治气息评价为“真厉害”、“应予承认”,随后声称要和金正恩“吃着汉堡讨论核问题”。他坚持美国优先主义,强调盟国要分担“安保费用”。
特朗普的言论在日韩引起轩然大波,看上去有些不靠谱。但这又何尝不是美国式策略,以此来测试日韩态度,彰显美国的重要性。而且,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在地缘政治上也算得很精明,他利用朝核危机向日韩表明,要没过保护伞,日韩可是要出钱的呀。
希拉里作为主流政治家,她支持奥巴马政府的对朝制裁,但她也提出了日韩盟国和美国共担安保责任的立场。她重视与韩国、日本的安保合作、构建导弹防御系统(MD)系统等。但也希望日韩在同盟中发挥更大作用。
审视朝核危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才是朝核危机的最大受益者,而且希望朝核危机继续下去,这是美国的地缘政治权谋,也符合其经略亚太的战略利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