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1 作者: 董经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列强争夺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市场,本质上和一战是差不多的。大体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列强,包括日本、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向老牌的殖民帝国英国、法国、荷兰这些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战是这么爆发的。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了“纠偏错误‘二战史观’报告发布暨主题研讨会”,发布《纠偏:80年来错误“二战史观”的综述与中国应对之策》智库报告。会上,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经胜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南方国家密不可分。现将其发言实录发布如下:(全文约42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南方国家密不可分,我想简单谈一下二战和全球南方的关系。
● 第一,为什么爆发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列强争夺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市场,本质上和一战是差不多的。大体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列强,包括日本、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向老牌的殖民帝国英国、法国、荷兰这些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战是这么爆发的。
一战之后,战胜国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瓜分了战败国在全球的殖民地,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但这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稳固的,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有矛盾,战胜国之间也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在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阶段,这个体系还能够勉强维持的话,到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就迫使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法西斯国家铤而走险,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所以,我们回顾一下,一战和二战有个明显的不同:一战一开始,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就参加战争了。二战一开始,不是大国之间先打起来的,而是法西斯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侵略开始的,最早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来是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是主要的法西斯国家,虽然德国没有向全球南方国家直接发动侵略战争,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后来侵略波兰,引发了1939年起的全面战争爆发。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虽然不在全球南方,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解体的奥匈帝国的废墟上新建立起的较为弱小民族国家。
所以,战争是从法西斯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和欧洲的较为弱小国家的侵略开始的,后来一步步演变为全面的战争,花了很长时间,从1931年到1939年,是8年的时间。因此争夺全球南方国家的关键资源和市场,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 第二,全球南方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二战是从法西斯国家侵略全球南方开始的。中国、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率先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当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以及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之后,西方列强,像英国、法国在欧洲还在对纳粹德国进行绥靖政策,希望通过牺牲奥地利、捷克这些国家换取希特勒的和平。美国当时实行孤立主义,而且还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苏联其实当时也是竭力避免卷入战争,1939年苏联和德国还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过去我们在研究二战史时有个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能不能避免,是不是一定要爆发?现在看来,如果苏联、英法、美国当时采取积极的政策制止法西斯侵略,二战是有可能被制止的。但由于各个大国之间不信任,相互之间妥协,最终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侵略胃口。当时在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孤立主义、苏联也竭力避免战争的背景下,几乎只有中国在孤军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打败日本法西斯的贡献是巨大的。
1939年二战在欧洲范围爆发以后,以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为了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充分动员和利用了他们的殖民地,也就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物力、二是人力。例如,法国投降,德国控制欧洲大陆之后,英国再从欧洲大陆进口矿产资源已经不可能,所以英国大量矿产原料、粮食都来源于非洲。美国也从拉丁美洲大量进口战略物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是来自巴西亚马逊地区的橡胶,橡胶是战争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
除了物质贡献,殖民地还为宗主国提供了兵源和劳动力资源。我们知道,印度是英国主要的殖民地,英国从印度增调的各类军事人员达到225万人。法国流亡政府戴高乐政府的“自由法国”军队的核心兵员是来自法属殖民地的非洲人,是黑人组成的。美国参战之后,两个拉美国家参加了战争,一个是墨西哥,另一个是巴西。墨西哥派出了一支空军支队到菲律宾作战,巴西是直接派出了一支陆军,叫“巴西远征军”,到意大利战场作战。巴西远征军在意大利战场上作战非常勇敢,表现很好。当时还有一个故事,希特勒瞧不起巴西,认为巴西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参战,他说:“巴西要能参战,除非蛇能抽烟。”针对希特勒这个说法,当时巴西远征军的标记就是一条眼镜蛇嘴里叼着一个烟斗。总之,全球南方国家,无论在物力还是人力上,都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第三,二战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南方的民族独立运动。
我们知道,在二战爆发之前,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其实就一直处于不断高涨的状态,30年代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情况更是这样。二战爆发大大加速了殖民地体系瓦解的进程。战争期间,成百万的殖民地人民在盟国的军队中服役,参加战争,进一步地促进了世界范围之内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此外,英国、法国、荷兰等主要宗主国在战争中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这些为二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主客观的条件。
正是由于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殖民地人民在战争当中的贡献,二战结束之前通过的《大西洋宪章》明确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并在《联合国宪章》中得到重申与广泛接受。在这种形势下,这些老牌宗主国,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也意识到,在二次大战之后继续维持殖民统治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战后殖民地争取独立运动的压力之下,特别是英国推行了所谓的“去殖民化”政策,就是面对殖民地要求独立的要求,英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埋下了很多隐患。
所以,如果没有二次大战,全球范围之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去殖民化的进程很可能会大大地往后推迟。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殖民地当地一些民族主义者当时没有看清日本法西斯的真实面目,曾把日本侵略者误判是解放者,试图借助日本摆脱宗主国的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例如印度,在二战期间,印度有一个民族主义者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他在日本的支持下组成了一支9万多人军队“印度国民军”,并和日本合作,曾经从缅甸进攻印度,试图赶走英国人获得独立,但是没有成功,苏巴斯·鲍斯在战争结束之前去世。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对印度国民军军官进行审判,按说我们中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审判汉奸,如汪伪政权的官员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印度不一样,对印度国民军军官的审判引起了印度国大党和印度人民的强烈抗议,汪精卫在中国被看作“汉奸”,但苏巴斯·鲍斯的印度国民军被看成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可见在事实上,二战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第四,二战为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特别对于一些战场远离本国的全球南方国家来说,二战促进了其本国工业发展。以拉美国家为例,自19世纪独立以来,拉美绝大部分国家本国工业一直不发达,一直推行的是出口原材料,进口制成品的发展模式,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这种模式就推行不下去了,发达工业国家由于经济危机减少了拉美地区初级原材料进口。所以,拉美国家开始推行面向本国市场的工业化,也就是进口替代。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拉美许多国家发展本国工业走向经济独立的开端。
二次大战对拉美的工业化是巨大的推动。以巴西为例,二战之前,因为巴西有大量的德国移民,美国和德国都想争取巴西的支持,所以,时任巴西总统热图利奥·瓦加斯利用这一点,他和美国暗示,说准备在德国支持下建立巴西自己的重工业。所以,为了排除德国、得到巴西的支持,美国罗斯福政府向巴西提供贷款、提供技术,帮助巴西建立了他的第一座著名钢铁厂,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之间的沃尔塔-雷东达建立了“瓦加斯总统钢铁厂”。这在历史上是首次,由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化。
战争开始之后,欧美国家的工业转向军事工业,向全球南方国家出口制成品大大地减少,同时又从这些全球南方国家进口战略物资,使这些全球南方国家获有了一些盈余。一方面有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来自工业国家的进口制成品减少,所以,二战推动了拉丁美洲以及其他远离战争、发展程度较高的全球南方国家工业化,成为这些国家工业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机遇。
第五,二战推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
战争不仅促进了全球南方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很多参加战争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军人感到,自己在国外为了消灭法西斯流血牺牲,为了世界民主而战,战后回到国内发现本国政策不民主,独裁专制,在他们看来这是违背世界潮流的。所以,这些回国的军人、参加战争的劳务人员、政治家,他们成为推动本国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有些国家的军人在欧洲参战之后回到国内,干脆发动军事政变,把本国原来不民主政府推翻了。因此,二战也推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
总的来看,从二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以及战争的影响等多方面看,二战和全球南方国家密不可分。在全球南方国家群体崛起的今天,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梳理二战史实、纪念二战、理解二战,对于世界各国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教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