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3 作者: 冯俏彬
未来我国要构建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美两国关系目前正处于一个艰难而关键的时期,尽管有这么多分歧,但在经济问题上双方有巨大合作空间。一个发展繁荣的中国,即有利于中国人民自身的福祉,也能为世界经济稳定做出贡献。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编者按: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美国史带金融财团董事长兼CEO莫里斯·格林伯格,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先后在开幕式致辞。
论坛设置了三场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重塑政治互信”“重建经贸均衡”“重启人文交流”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大量会务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并主持分论坛二。论坛以网络视频连线形式召开。政商、教育、文化、体育等40多位中外代表参加。这是拜登执政以来中国机构主办的第一场中美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在分论坛二《重塑经贸均衡》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背景。第一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各位嘉宾对此都有强烈的感知,这也是我们今天会议的背景之一。第二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经济已经逼近两个“一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人民币,另一个是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的门槛。这距离我国设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所以我国面临着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再厘清和再设定的发展阶段。第三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集中在劳动力优势,现在看来我国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日益显著。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快构建如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一个方面,是牢牢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指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战略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5年我国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国内的供给体系对于消费需求的适应性,提高整个中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国企业的效益、利润、税收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供给体系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很多中国企业在疫情发生之后,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愿望比前几年更加强烈。数字化转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庞大的课题和艰难的挑战,但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线上消费、线上会议、在线娱乐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加速了企业家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经济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原有的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产生出来的空间,坚定了我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思路。
第二方面,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市场。中国消费市场非常庞大。我们经常用几组数字说明中国的超大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4亿中等收入群体、1.7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1.36亿的市场主体。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增长的非常快,每天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一、两万家,这表明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所产生的旺盛消费需求,不管对于中国企业家还是外国企业家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此,我们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愿望,特别在服务消费方面还要加大供给。
我们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为4亿左右,这个规模和全世界其它的主要经济体相比已经很大了,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这个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总量。
中国在扩大内需市场过程中还有巨大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主要来自城镇化的深度发展。目前中国城镇化现在处于中等阶段,未来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总之,未来我国要构建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美两国关系目前正处于一个艰难而关键的时期,尽管有这么多分歧,但在经济问题上双方有巨大合作空间。一个发展繁荣的中国,即有利于中国人民自身的福祉,也能为世界经济稳定做出贡献。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分论坛二现场图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