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李刚:比起参与认知作战,中国智库更应“以理服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2023宏观形势论坛  /  

李刚:比起参与认知作战,中国智库更应“以理服人”

发布时间:2023-02-06 作者: 李刚 

智库的国际传播归根到底还是要“走出去”“请进来”,要有意识地构建社会的线下的实体的关系。

2023年1月16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成功举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刚在16日的分论坛三“战略布局与智库创新”的第一环节“俄乌冲突、2023年国际局势与智库国际传播”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智库的国际传播归根到底还是要“走出去”“请进来”,要有意识地构建社会的线下的实体的关系。


本文字数约2000字,阅读需要2分钟。


566c90c6a2d677bd2eac8898a147fe5a.jpg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刚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就“智库的国际传播”谈几个观点。


第一,传播的英文实际上也可以翻译成沟通。所谓沟通就是双向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加深理解,使信息的不对称变成对称。我觉得谈智库的国际传播,这个出发点是需要坚持的。我们国家的智库对国际的传播还是要坚持双向沟通、加深理解。将正确客观的信息传达到世界上去,使世界能够理解中国。现在有些人主张智库也要参与认知作战。我是不赞成这一观点的。因为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它是依靠“以理服人”。认知作战可能是情报系统或者其他机构的任务。如果智库直接参与认知作战,势必会存在一种决策上的混淆,使得其他人都会从认知作战的视角来看待所有的信息,使我们没有办法正确客观地将信息传达到世界上去。


第二,智库传播国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数据供给的质量和影响力上。智库首先要明确的是它是知识生产的机构,知识生产是它的根本,而传播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用,也就是我们讲的“体用”关系。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知识成果,智库的国际传播就没有源头活水。要提高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优势,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提高知识和数据供给的质量。


第三,智库是一个专业机构,国际传播也是一个专业。凡是专业的事情,它都是有内在规律的。智库的国际传播本身要尊重和服从国际传播的规律。智库的传播显然是属于组织传播。在这一点上,从我们平时的研究和调查来看,我们国家的智库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的比重不到70%。在这70%中有英文网站的不到10%。我们现在要从事智库的国际传播,在传播上,除了中文网站的建设,首先要将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英文网站建设起来,使我们自己的英文网站成为国际上高质量的可靠的信息源,让国际用户愿意经常访问我们的英文网站。所以,我建议在高端智库和各个省的重点智库考核中,将境外对智库网站的访问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四,智库的国际传播是线上、线下的复合体系。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智库实实在在的线下的关系网络、社会网络、学术网络、专业网络的构建。因为没有这些活生生的实体的国际化的社会网络,如果只是进行线上传播,它的价值会小很多。因为智库需要的大量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储在社会网络之中的,不亲临现场就没有办法拿到或者捕获到这些重要的信息。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国际上的智库也举办了很多活动,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非正式的信息交流需要在线下展开。


智库的国际传播归根到底还是要“走出去”“请进来”,要有意识地构建社会的线下的实体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讲,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智库,尤其是中国的高端智库,“走出去”是大家的当务之急。不管对方的态度怎么样,我们都需要“走出去”。


此外,关于要不要建立自己的英文网站,我在跟西方人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发现,我们中国人在语言上是有优势的,基本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致都能看得了英文。但是,美国的精英阶层没有几个真正懂中文的,他们占了一个便宜,因为英文是国际工作语言,他不需要专门学习汉语。当然,他学不了,也不能指望国际上的这些政治精英、社会精英来学习汉语。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建设这个英文的网站,并不是我们觉得中文不好,我们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之一。但是,英文毕竟是全球的工作语言,像我们有几千种的皮书,这些客观的数据,如果西方能够正确地看到,他们会做出一定科学判断。现在的问题就是他们所掌握的很多中国的资料和数据是扭曲的,或者说他们掌握的数据实际上是很少的。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