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许勤华:高质量对外开放与智库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2023宏观形势论坛  /  

许勤华:高质量对外开放与智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31 作者: 许勤华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发展任务艰巨,内外部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亟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智力支持,急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炼指导实践中亟待创新的理论规律。

2023年1月16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在16日的分论坛二“提振信心与智库合作”的第一环节“中美关系、人文交流与智库角色”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发展任务艰巨,内外部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亟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智力支持,急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炼指导实践中亟待创新的理论规律。


本文字数约30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9c06d203c59ca184783d5c52bd38542f.jpg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 许勤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高水平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推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新动力的内在要求,是有力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发展任务艰巨,内外部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亟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智力支持,急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炼指导实践中亟待创新的理论规律。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智库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着力。


第一,坚持理论创新,增强政策供给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智库的本质是思想力,即为理论创新。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破解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理论和思想创新,扩大政策供给。2022年,人大国发院继续向有关部门报送智库成果,聚焦党史党建、宏观经济、社会治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国际局势等领域,相关成果采用刊发数量继续位居国家高端智库前列。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建设世界一流高端智库,提升国际传播力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目标,未来需要致力于提升智库的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高端智库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打造“一体多层级”传播矩阵,充分发挥“智库+多层级媒体矩阵”的多元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功能,形成社会共治的重要一环,积极服务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须走新路、建新标,明确定位、功能和责任,加强研究、主动谋划和积极海内外布局。


第三,坚持开放心态,加强国内外基层调研,开展针对性和前瞻性研究


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广大新型智库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主体,是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应以开放的心态并充分发挥智库平台特色优势,加强国内外基层调研,增进智库外交更多触及中国面临或外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增加智库公共外交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智力先行,强化智库在“一带一路”沿线公共外交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四,依托高校人才密集的天然优势,构建高质量智库人才体系支撑对外开放


对于高校智库而言,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必须以专业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为前提,而专业化的提升仰赖于灵活高效的研究团队,仰赖于高质量智库人才体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立足中国实践阐释中国理论的研究队伍,更要有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质量智库人才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开展跨学科协同合作,还要能够认真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推出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创新研究成果。这个体系有能力既植根于中国的学术体系又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个体系还要能够推动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形成中国高质量智库人才体系不断向养人与育人转化的良性循环,形成对外开放的得力人才支撑体系。


最后,应会议主办方要求,我简单就欧亚地区在构建良好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5年周年。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被视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天后即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彰显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的必然要求,发展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需要。但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45年来最大的挑战,要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无疑面临全新的严峻考验。此点尤其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可见一斑。


从欧亚地区的战略态势互动角度看,随着拜登政府加速推进 “印太战略”调整,欧亚区域格局中的大国博弈张力更加凸显,地区国家的“选边站”压力和“离岸平衡”需求上升。一方面,美国强化对中俄的“遏制”和“竞争”策略,美国和地区盟国在双边、三边和四边安全合作上动作频频,美国主导的双边“2+2”安全合作机制持续推进,美英澳结成“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纵深发展,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形成对中俄合围意图明显。另一方面,在中亚地区,美欧更新中亚地区战略,美欧日韩印等与中亚建立“C5+1”机制,尝试平衡中俄在本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并加大对欧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资源投放。


大国作为当代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力量,在全球层面的互动、博弈对区域板块的政策和行动形成传导效应,个人认为欧亚地区不应是世界动荡的导火索或火药桶,而应该是稳定器,中国也一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积极致力于地区共同繁荣,发挥世界陆海大陆的安全稳定器作用。因此,欧亚地区当前为中美安全竞争的核心点,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欧亚地区的稳定乃至世界稳定。


最后,祝贺会议取得成功!谢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