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13篇2024重磅智库报告回溯,篇篇受海内外关注(可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13篇2024重磅智库报告回溯,篇篇受海内外关注(可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02 作者: 人大重阳 

2024年,人大重阳继续深入开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形势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研究。在全年取得 刊发28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在 境外媒体平台发文发声300多次 累计点击量突破5亿次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人大重阳还对外发布了10余篇重磅研究报告。

编者按:2024年,人大重阳继续深入开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形势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研究。在全年取得 刊发28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在 境外媒体平台发文发声300多次 累计点击量突破5亿次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人大重阳还对外发布了10余篇重磅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聚焦全球治理、区域国别、“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展现了中国智库在全球热点议题中的深度思考和影响力,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2024年人大重阳13篇重磅智库报告,回溯过去一年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成果,并向公众推介。

image.png

image.png

01

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的 “第十届(2024年·春季)宏观形势论坛” 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发布研究报告 《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 》,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政治及社会变革的趋势,探讨了当今世界正处于多重危机交织的“Y型路口”,面临着路径选择的重要时刻。报告从政治、安全、经济、金融、社会等五个维度面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中国在全球变局中的战略应对路径,并强调了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国际秩序,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本报告不仅为国内外政策制定者、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应对全球复杂局势的全景视角,还为学术界和业界探讨全球治理、经济转型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启迪。报告获得广泛关注,新华社、CGTN、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60多家中外媒体报道报告内容。

02

荒谬的叙事:西方兴起“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梳理及应对建议

2024年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 “第十届(2024年·春季)宏观形势论坛” 发布了 《荒谬的叙事:西方兴起“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梳理及应对建议》 报告,梳理了新一轮“中国崛起顶峰论”的特点、叙事以及当前造成的危害,认为眼下当务之急是坚持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大经济蛋糕、提升民众普遍收获感,用事实回击“中国崛起顶峰”的谬论。同时,在领导力、思想及财力等方面做好与美西方舆论对冲的准备,打好反攻心战、反围剿战。

本报告提供的应对国际舆论偏见的有效思路,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舆论应对和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学界和政策界深入研究中国与西方互动的复杂性和对抗性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报告内容也被发表在《学术探索》2024年第2期,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491次。

03

俄乌冲突两周年:影响与启示

2024年2月21日, “第十届(2024年春季)全球治理论坛” 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发布 《俄乌冲突两周年:影响与启示》 重磅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俄乌冲突作为冷战以来最大的国际事件,在安全领域、社会领域、规则领域、政治领域、观念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能源领域、金融领域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同时报告提出俄乌冲突对全球格局的演进影响,国际社会进入二战结束以来从未见过的“大争之世”。在上述影响之下,报告提出中国须做好持久准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

新华社、中新社、前线杂志社、解放日报、南华早报、俄新社、俄通社、今日俄罗斯等 30多家中外媒体报道此次会议,全网多个平台超15万人次观看直播。 报告的广泛传播和高观看量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学术界对重大国际事件分析的全球影响力,彰显了中国智库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独特话语权和洞察力。

04

俄罗斯未来重塑,中国可积极引导——2022年以来5次赴俄罗斯深度调研21个城市的智库报告

报告 《俄罗斯未来重塑,中国可积极引导——2022年以来5次赴俄罗斯深度调研21个城市的智库报告》 由王文撰写,报告评估了俄罗斯近况,分析了俄乌冲突的影响,梳理了中俄合作的不足与潜力,并提出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十点建议。该报告从一个“脚底板下做学问”的学者角度出发,以多次赴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等21个城市交流与调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基于这些城市的观感,综合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实际调研,结合俄乌冲突以来俄军表现的公开资料,俄罗斯仍是外交、能源与人才的一等强国,常规军备、智能科技领域的二等国家,经济增长、基建领域的三流国家。本报告的问世,充分体现了中国智库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精神,推动了学术研究从理论分析向实地调研与政策建议的融合创新。

05

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

2024年3月31日, 《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五国合作智库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 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 《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 研究报告,引发15个国家的20多家媒体争相援引报道。报告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释放的长期增长潜力下,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渐进实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焕发政策亮点,不断创造大国复利。

报告从智库视角出发,大胆提出了“中国2035”十大畅想,不仅为中国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智库智慧,也为国际社会探索新型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参考。报告获得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国近二十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06

创建新通道——中俄双向投资现状、挑战与建议

2024年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 “中俄投资论坛(2024)暨中俄政治领导力国际研修交流项目启动仪式” 上发布了智库报告 《创建新通道:中俄双向投资现状、挑战与建议》(中英文) ,从贸易、投资、经贸合作等视角切入,认为中俄应尽快构建支付结算新通道,解决对金融机构的二级制裁威胁。同时,提出促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也是推动双边投资的关键举措。两国来自政、商、学界二十余位知名专家共议中俄投资关系的困境与未来时共同呼吁,需要创建新通道,挖掘中俄投资合作潜力。北京日报、观察者网、南华早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罗斯“纽带”新闻网、俄罗斯媒体“riamo”等超20家国内外媒体跟踪报道,激发了学界对中俄投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热情,为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话题和研究方向。

这是人大重阳运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在乌克兰危机以来发布的 第8份中俄关系的报告 。过去两年多间,人大重阳与俄乌双方智库举办30多场相关对话与会议,还先后 6次赴俄罗斯21城调研70多天 ,并在 俄5所知名大学开讲“一带一路”系列课程 ,对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做出实质性的推动。

07

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

2024年5月19日, 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 在深圳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团队撰写的 《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 研究报告。报告以独特的思路和逻辑,深入挖掘了当前ESG评级业务存在的乱象并剖析了其深层次原因,为ESG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智库视角。该报告根据人大重阳团队同名论文《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 》改写,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学术探索》2023年第8期,在中国知网的被引次数已达20次。

本报告以其独特视角和创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ESG理论体系,推动了金融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绿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深度讨论,彰显了人大重阳在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报告发布现场有来自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的上百位观众参会。

08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

2024年6月11日, 第三届“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 在新疆霍尔果斯市召开,会议由伊犁州人民政府、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南京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国内外68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上,人大重阳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 智库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第一个既有世界战略意义、又有清晰操作路径的全球合作构想。报告用翔实的数据与案例论证,“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发展代名词,不仅有效提升当地经济,也使中国获得世界战略向心力,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及人口积极看待“一带一路”。中国各界已为共建“一带一路”巨大投入与心血、取得巨大成就,未来更加可期。报告获得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

人大重阳自2013年底就投入“一带一路”研究,与美国俄罗斯伊朗等10余国智库合作举办相关主题对话,赴百余国宣讲“一带一路”并实地调研,促进中国与当地合作。目前,人大重阳连续为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撰写出版《“一带一路”十年答卷》丛书(8本9大语种)及合编本《“一带一路”大百科》等相关图书40多部,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多次获“中国好书奖”“政府出版奖”等重大奖项,撰写各类报告及内参百余份,在各类报纸期刊发表相关文章400多篇。

09

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

2024年6月11日, 第三届“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 在新疆霍尔果斯市召开。会上,人大重阳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 《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 报告。报告指出,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中国持续创新“一带一路”投融资方式,完善债务长效机制建设,并帮助发展中重债国缓解偿债压力,参与全球债务治理体系建设,履行大国责任。报告中对缓解发展中重债国偿债压力的分析和建议,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全球债务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库在国际经济与金融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10

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 2029、2035 畅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2024年8月5日,人大重阳、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小组、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 四国智库合作发布《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 2029、2035 畅想》智库研究报告 。报告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行的诸多改革攻坚措施总结梳理为六大类,即反贫困(Anti-Poverty)、反封闭(Anti-Blockade)、反污染(Anti-Pollution)、反腐败(Anti-Corruption)、反霸权(Anti-Hegemony)、反危机(Anti-Crises),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论证上述六大类措施已取得的明显成效。

报告发布后, 18个国家的30家媒体用7语种报道这份中国智库领衔的研究报告 ,8月7日, 澳大利亚知名网站《珍珠与刺激》 头条半通栏位置刊发人大重阳院长王文关于该报告核心内容的评论文章 《中国六大鲜为人知的斗争和胜利》 ,8日, 香港《南华早报》 再次刊发这篇文章,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总点击量超1亿。对国际、国内社会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发挥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11

共同目标:中拉人权发展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0日, 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上,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三方用中、葡、英三语联合发布 《共同目标:中拉人权发展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智库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拉在经贸、民生、人文、环境等多领域务实合作不断促进双方国内人权发展,对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为人权发展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双方不断凝结人权发展共识,具有广阔的未来前景。

来自中国、巴西、阿根廷、巴哈马、玻利维亚、智利、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格林纳达、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等17个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许多拉美学者高度评价此次圆桌会和报告发布,认为这是拉美和中国关系的“重要时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vista ForumBrasil de FatoCarta Capital 60余家中外媒体13个语种超500余篇报道,被国内外20多个平台转发,全网传播量超1亿。

12

金融强国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新理念、新业态与新方向

《金融强国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新理念、新业态与新方向》 研究报告于2024年9月21日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重磅发布,是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后系统性阐述绿色金融的理念诞生和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在金融强国理念下如何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论著,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并推动中国绿色转型指明了未来方向,为推动绿色金融服务于“双碳”目标和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还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13

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2024年10月19日,在 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 上,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 《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报告。该报告课题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亲任组长,由重阳金融研究院团队担任协调执笔主力,融合中国人民大学40多位知名教授学者的集体力量,经过10多次研讨修订,历时半年多完成。报告首次提出“人类全面发展2050目标(CDGs 2050)”的原创概念,对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绩、挑战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梳理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经验。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结合的典范,本报告凝聚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术界的集体智慧,展示了中国智库在全球治理与发展议程中的创新能力与领导力,为人类共同未来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观察者网 发布报告摘要内容。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