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30 作者: 吴晓求
吴晓求教授在2020年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第四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吴晓求教授在2020年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暨第四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吴晓求:尊敬的奇帆市长,尊敬的克恭副主任,世珍副省长,庆平主任委员,各位校长,各位教指委委员同仁,各位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历史关键时期,即将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近些年来,由于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盛行,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复杂的变量。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到来和在全球的蔓延,更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长时间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和谐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同时也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央提出在新条件下发展新格局、新模式,也就是从过去的国际大循环到现在的双循环的战略,这个战略意味着中国经济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型。这种判断是科学准确的,是考虑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同时也考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所做出科学判断。
双循环战略和过去的国际经济大循环有重大不同。这种转型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传统计划经济的老路,绝不意味着我们走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也更不意味着我们要走封闭的道路。实际上,我们要追求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层次更高的创新引领科技推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和以前一段时期出现的国内循环为主的模式完全不同,它突出了创新引领和科技推动。为此,我们要做很多的新的改革。因为这个话题非常大,黄市长有特别全面的研究,可以看他最近的一些演讲讲话,我这里不展开了。
我重点谈一下金融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要求。金融人才是一国稀缺人才,对于一国效率提升,对于国家现代化,对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金融专业学位又是理论实践结合非常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金融专业人才或者金融专业学位的培养,我始终认为应该坚持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处理。
一、正确处理和认识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的关系,不可偏废
金融人才培养要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战略性转型,当然必须对中国现在的国情乃至未来变化要有深刻把握,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未来走向何处?实际上要有深刻的把握,才可以培养与未来相适应的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学习金融领域国际规范,国际通行理论,我们不能走偏门。金融中的国际规范的理论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在大学研究生阶段,必须深刻理解现代金融的一系列的常识和规则以及理论,不能太功利,太短视,太现实。否则,走不远。要走得很远,必须要把理论学透。我强调金融理论和国际规范理论特别重要,以及风险怎么定价,规则怎么制定,金融脱媒是什么样的,科技和金融结合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波动背后的原因、规律,风险把控。如此等等都是金融领域基本的常识和基本理论。在大学时期,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这是学习的重点。但是也不能好高骛远,学习的东西是要服务于国家,所以必须要了解中国国情,特别是未来中国向何处去。
二、必须要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关系
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因为我们要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不是简单的到那个国际顶尖杂志发几篇论文,作为教授那很重要,但作为最广大的金融人才培养不重要,所以,扎根中国大地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好高骛远。同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对金融人才来说尤为重要,没有国际视野就不了解国际运行规则,思考的问题会非常没有前瞻性。所以,有作为的专家、学者、领导和专业人才一定是有国际视野的,要放眼全球,要看到中国的情况在全球环境下处在什么状况和什么地位,没有国际视野有时候就会演变成民粹主义,我不希望中国金融人才变成民粹主义人才,天天愤愤不平,我希望他们理性的思考。国际视野的核心是要求金融人才充分理性思考,今天的中国理性思考比什么都重要,客观看待一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很多地方缺乏客观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三、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这两者不可偏废
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基石,没有案例教学就没有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是每个培养单位和每个教指委必须重视的。金融教指委在郭行长领导下做了很多很好的案例,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当然有些案例可能还不是案例,因为对案例的理解还是不一样的,案例要有普遍性,案例不是故事,也不是经验总结。因为案例是透视未来,有可能也会再发生,而且再发生中有客观规律,而且有多种的解决办法,这称之为案例,如果只有一种解决办法不是案例。所以对案例的理解,有时候过于简单,作为经验总结,这是不够的。案例要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案例拿出来以后,学生至少拿出三四种解决方案,同时必须重视理论教学,没有理论教学,没有对背后理论逻辑的把握对案例无法判断,对案例要做出科学的判断,使他内心有非常充盈的理论逻辑,才能看出这个案例背后透视出的问题,他就不会就事论事,就能举一反三。这两条在教学中要充分教育,不能变成一种职业教育,金融专业学位不是一种职业教育。
四、正确处理好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
要重视课堂教育,不要去放水和随便找个实习单位,以为这就是基地教育,以为这就是实践教育,这是不负责任,所以,课堂教育还是要加强的。同时,又要到一些单位真正去体会金融实践和问题,这是需要组织的,老师们和培养单位需要组织,不是放羊。金融专业学位是一个高标准的专业学位,它比学术性的金融硕士要难很多。
五、一定要正确处理问题导向和方案解决的衔接
问题导向是金融专业学位的着眼点,它不是泛泛而论,它不是谈货币起源。货币起源知道也行,不知道也行,但是要谈货币结构对市场化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市场导向。货币变动对未来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这种货币政策、货币存量结构性的变化,包括货币形态变化,对财富管理和整个金融结构、金融未来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就是问题导向。至于货币产生的原理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同时,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所以,在金融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平衡是要高度关注的。今天来了很多培养单位的院长,我们真的要深刻理解金融专业学位的意义。我想把金融专业学位一定要做成比肩中国MBA学位的专业学位,从理论上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比肩甚至超越它,其他的专业学位,不在我们的目标中。我们一定要以这样一个胸怀和目标去完成金融专业学位的宏伟的理想。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因为这次论坛既有人才培养又有金融发展问题,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转型,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讲一讲中国金融发展,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金融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大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意味着创新引领科技推动的转型,是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双循环,不是低水平的双循环。这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革命变得特别重要。所以,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要适应这种变化,中国金融必须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构建形成多元金融业态。 因为现在的社会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前三次,1764年标志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蒸汽机发明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化时代,摆脱对劳动者的奴役,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第二次是1840年前后,我们所产生的电气化时代也开始启动了。1969年前后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是自动化。无论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升华,是继续朝着提高科技和劳动生产力的方向演变,继续摆脱劳动对人的奴役,使得经济的发展速度空前提高,每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经济长周期出现。经济长周期出现的逻辑起点一定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革命,2011年大家一般认为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标志是智能化时代,物联网、互联网、云数据、云平台等等是它的基本特征,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对前三次工业革命重大的变革,因为它使得整个经济活动发生了飞跃的变化,已经变成数据化和云端的,从物理世界变成信息化世界,这当然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金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金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不是自我循环自我游戏的东西,随着科技的变化以及四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到来,金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业银行非常发达,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投资银行发展起来,金融脱媒慢慢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因为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成为主导力量,所以新的资本业态以风险资本、创业资本为特征基于资本市场新的金融悄然兴起,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资本市场机遇脱媒,新业态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和金融的渗透和颠覆到来了,金融进入划时代的时代,开始脱离传统金融所固有的时空约束。因为传统金融的时空约束很强,所以,功能是有限的。但当科技重构金融之后,金融的效率和功能得到大大提升,这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相匹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金融这方面的作用,经过这样一种判断,中国金融当然是明显落后,刚才奇帆市长问题讲得非常透彻。非常的落后,怎么去推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孵化新技术到新产业形成的过程,金融必须要扩大分散风险的功能,中国金融分散风险的功能比较弱。因为新科技到新产业形成,转变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金融必须把这种不确定性通过它的制度、工具、产品要加以分散,以推动新科技到新产业的转型。这是中国金融面临的巨大的任务,这方面我们相对薄弱,这和我们对金融理解有关。
在大多数人眼里,金融就是商业银行,这只是传统基础的部分,越来越现代的部分是多元金融业态,特别是科技金融以及基于资本市场的多元化金融业态,从前端到后端多元化的金融业态,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时候会把这种变化理解成金融脱实向虚的表现,我始终不太赞成这个判断,金融脱没有意义的实是必须脱的,它不创造财富也不代表未来,为什么要服务它?这个实必须要脱,必须要向那个虚,那个虚代表未来的实,今天的虚是未来的实,金融的核心作用是服务未来的实,不是简单为今天落后的实服务。当然今天很多实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对这些实要服务,但对那些明显不创造财富的实金融没有必要服务,所谓的市场淘汰就是完成对这些不能创造财富的实进行淘汰,以让新鲜事物茁壮成长,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就是中国金融面临的巨大的变革的需求,结构性改革、市场化改革、科技对金融重构以及中国金融的国际化,这都是未来中国金融面临的艰难任务。
谢谢大家!
吴晓求:会议开了一天,召开的非常好,我代表郭行长,也是我们主任委员做一个小结,有头有尾。
这次会议是两个会议合在一起,金融教指委全会和人才培养,还有金融教育发展论坛合在一起召开的,信息量非常大,会议质量很高。这是因为省政府非常重视这次的论坛,应该说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把很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当然很难通过一次会议和论坛,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核心是要找到问题和发现问题,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找到问题的原因,再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金融专业学位九年历史,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也在不断的寻找心中的目标,一开始不太清楚金融学硕士学位和金融专业学位有什么差别,刚才赫老师谈到,有些单位仍然存在着五大问题,在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师资队伍、对金融的认知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办学过程中特点不鲜明,的确在有些单位是存在的。但毕竟我们已经慢慢知道金融专业学位未来的目标在哪里,也知道金融专业学位的难点在哪里,这些已经日益清晰了。当然我们希望教指委和秘书处要做大量的知识普及工作。知识普及工作很重要,如果社会都不知道金融专业学会和金融学硕士有什么差别,那是我们在宣传环节做得不好,这需要有一个社会认知。
中国的大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中国的大学整体看落后于中国社会。按道理是大学生引领社会进步的,之所以是大学,这里肯定要产生新的思想,要有很好的科学研究,通过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研究去引领社会,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中国大学的这种功能和作用不太明显,中国大学在有些领域严重落后于社会,中国大学在前进,但前进步伐没有中国社会的步伐大。所以,我们很忧虑。我们看看华为,中国哪一所大学能和华为比,中国在基础的理论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有几千个专利,他们的信息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和它比,它的组织管理的先进理念是非常好的,中国有哪所大学的管理学能够研究出那样一套管理的理念呢?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真的在落后于中国社会,落后可能也有思想僵化的问题所在,也可能因为没有紧迫感。所以,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学教学也要大踏步前进,中国金融的变化也很快。
坦率讲中国大学的金融学研究也在落后于中国的社会,中国金融的实践。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国大学里有哪些搞得非常清楚呢?人大是金融学科最完整、金融实力最强的大学,我们一个金融学专业就有八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有几个国家杰青,还有几个青年团队有四五十名教授,但我认为他们仍然落后于中国的金融实践。如果人大都是落后,其他的学校估计也是落后的。所以这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如果落后于社会,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没有给他们最先进的学,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我们有严重的紧迫感、使命感,所以要跟上中国这样一种时代的步伐。这对我们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我在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每年会举行一次金融学科大会。人民大学研究金融学科的教师大约有120位,有50位教授,我把他们统统弄到一起,集合力量研究金融问题。研究金融问题是为了进行人才培养,是为了给学生最新的一个研究成果。但尽管如此,离我心中的目标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刚才说的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和认真对待,但我们还是要看到,金融专业学位的培养是在进步的,每一次研讨会在思想认识上都会有进步,我们也别想一夜之间就能达到人才培养的彼岸和目标,我们慢慢接近它,看准目标不断靠近它就可以了。
这次会议邀请到了很多非常著名的学者,包括教指委的委员,包括黄奇帆先生,还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的陈主任,他们都做了非常好的演讲,也包括教育部评估处的李处长都做了很好的报告,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要感谢会议承办方,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这四所学校,感谢他们的校长、书记亲临会场,关心我们这次的论坛。感谢四所大学相关的学院院长,付出了大量的辛劳,感谢这四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论坛,有的是在现场,更多的在线上。线上统计接近有2万人观看我们这个并不是很热点,但是是很专业的论坛,这个人数已经非常多了,2万人在线上听取这次的讨论。
感谢金融教指委秘书处的同志,以赵锡军教授为代表的秘书处同志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无论从材料的准备,到人员的安排邀请,做得都是非常好的。事后,把会议有关重要精神要做一些简报通报,不能开完就结束了,还是要不断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秘书处要做很多的资料保存,这一点很重要,已经九年了,当然我不知道第一年的材料有没有,中国人都有一个毛病,历史感不强,只重视今天,过去的就不重视了,会一开完,过一年就不知道上一年的材料和资料在哪里了,我们要把很好的重要的嘉宾的演讲保存下来,包括视频要拷回去,要做成资料库,第一届一直到第四届,一直到现在,所有的资料库要做得非常好。还有教指委的发言等等,这些都是要做很好的资料保存的。
非常感谢郭行长昨晚在百忙之中来到会场,因为他昨天下午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以开完会议他半夜赶来参加我们的金融教指委的会议和金融教育发展论坛,感谢所有的媒体。
今天的会议我觉得媒体都可以报道,我觉得很好。我和别人不同,别人说我的讲话你不能报道,我说你的讲话有什么了不起,怎么就不能报道呢,老觉得自以为是很重要,我觉得我们今天讲的都可以报道,讲得都非常好。一个论坛不产生社会影响,这个论坛本质上没有意义,我们不能搞成一个自娱自乐的东西,我们的一些提法想法还是要让社会知道。
我们每次都会讨论下一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和中国金融教指委会议在哪里开,我们引入了很好的机制,各成员单位都会积极申请举办下一届的论坛,事实上积极申请下一届的论坛,他们的校领导是非常明智和有眼光的,引进一届论坛,让当地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听一听,还是会取得很大的成效,投入产出比很高的。所以,基于此,昨天晚上金融教指委一致通过2021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在适当的时候在厦门大学举办,我们对厦门大学表示祝贺。因为明年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年,我们也要为厦门大学一百年做出金融学科的贡献,为他们添砖加瓦。
2021年,全国金融教指委全会和人才培养会议经过大家投票协商放在吉林财经大学,在适当的时候,大概9月-10月之间召开。所以,他们两家都是今年的申办单位,我们认真考虑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尤其是吉林财经大学校长亲自到会做申请和申办报告,我们有责任去支持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的发展,我们还是用掌声感谢吉林财经大学。
今天的会议即将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期待明年5月、9月在吉林、厦门相见,我代表郭行长宣布这次论坛顺利闭幕,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