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5 作者: 芦哲
2021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与德邦证券研究所合作举办的“美国税改对中国的影响”研讨暨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
编者按:2021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与德邦证券研究所合作举办的“美国税改对中国的影响”研讨暨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芦哲发布《美国税改与中国影响:评估与展望》的研究报告。以下为发言全文:
芦哲
谢谢各位领导和在场的嘉宾,特别感谢朱部长参与这次会议,会议的起因是我们和朱部长探讨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时,朱部长提出美国税改尤其对外部税收体制的变革,可能目前学界和市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所以在朱部长的启发之下,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是经济研究学者和市场机构投资者都关注的、偏中长期研究的问题,感谢领导为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作为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感谢各位嘉宾参与活动,我们也会和人大重阳、和各位老师把研究工作做好,感谢大家的参与!
一、美国税改引起的美国国内政策变化
我们先从报告的主题开始说起,第一部分,关于美国税改。拜登今年先有1.8万亿到1.9万亿美元用在大型基建上,刺激美国经济。大家说前半年美国经济会over heating,虽然后面的财政支出,下半年没有大的package,但上面白宫讲Family Plan、Jobs Plan,拜登目标是成为下一任罗斯福,大兴土木基建,回流企业投资,成为振兴美国国内经济十年的重要财政政策支持力量,这是对内的政策变化。这点市场讨论非常充分,今后大家开始讨论美国未来会不会走出经济低迷和走出黄金十年。这是第一部分。
二、美国的对外税改
除了对内的税改,后面要讲Jobs plan、Family plan,就是加税,通过结构性加税来解决美国固有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它的税改细则对高收入群体和企业都施以征税。对外税改的内容,我们和投资者、客户、基金经理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家只是从新闻和消息角度上理解,没有看到它更深层次的影响。其实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时期,美国都在搞如何再次复兴和维护全球霸主地位,这次对外税改的政策和方式其实是在遵循这样大的初衷。现在对外税改,所谓的签订全球最低税率,方便全球税率竞争,大家就会都跑去避税港。另外,发达国家对外改革的方向是解决经济税收流出的问题,防止利润转移,就业转移,防止产业和税收都被其他国家占有,发达国家因此设定最低税率,来吸引资金的回流,吸引劳动力和制造业的回流。
三、OECD的包容性双支柱原则
我们侧重讲讲海外方面,目前美国税改大致的计划,和OECD近期搞的所谓“包容性双支柱原则”是非常一致的。我们先从OECD的包容性双支柱原则说起,OECD和美国都想现代税收制度尤其全球征税制度进行一定的变革。但是这两大支柱是什么?
第一个支柱,税收的主体要强调市场管辖权,也就是用户在哪里,把税交在哪里。现在大型跨国企业,有大量市场份额收入来自于中国、印度、欧洲市场,但企业的注册地也许是美国或者是开曼群岛,所以税就交到了注册地和所在国,但商品交易市场真正盈利的国家没有得到足够高的税制,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行业。所以,OECD包容性原则是:让一部分税收留在创造利润的市场体上,在中国市场上赚的钱就应该在中国市场交一部分税,在欧洲市场赚的钱应该在欧洲市场交一部分税。
第二个支柱,为解决剩余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问题设置最低税率。和大家熟悉的最低税率一样,政策制定者防止企业都去避税天堂,此举意在解决大国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税收外流。所以,美国税制改革符合OECD包容性双支柱原则。但是详细的来看,它和OECD双支柱原则不完全一致,美国在进行税制改革时,也在和OECD、G20对双支柱进行细致性的改革。
第一个支柱,要把一定量的利润留在市场上,而不是全交给注册国,这样一来,对美国本身会有打击。因为这一条针对数字服务提供商,而世界上最强的数字服务提供商是谁?亚马逊、Facebook、Google这些公司。如果坚持OECD包容性原则第一条原则,美国也进行税改,先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先受伤的是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所以,在推进的改革,美国和G7谈判中要求的是,第一支柱不光适用于数字化公司,要适用所有行业的大企业,这样对美国的损伤就开始降低,对全球以及中国的损伤就开始加强,因为我们有很多大企业在全球布局的。所以,美国并不完全认同第一支柱,而是希望扩大到全部行业上,这样对削弱其他国家竞争力,因而形成对美有利的方案。
第二个支柱,全球最低税率设置为多少这个问题,最早耶伦希望美国能设置21%的最低税率,这个税率在其他国家是相对低的,所以21%的税率对美国有利。但具体还要和全球进行一个妥协,比如最近G7会议上基本采纳了15%的最低税率,因为后续谈判过程中,爱尔兰强调15%的最低税率实际对国家的规模、资源、地理、工业方面有要求,小国承受不了这样的税率,就会对小国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造成打击,包括在欧元区的匈牙利、捷克,都对21%的税率提出了反对。荷兰和卢森堡名义税率已经高于21%了,约为21.7%,但他们的补贴力度非常大,所以综合算下来,实际税率也不到21%,他们也强调定成21%,后续他们的国家竞争力会被严重削弱。最终的情况是,在G7层面上达成了初步的一致,要把纳税主体在第一支柱上扩大到所有的大企业,在第二支柱上达成15%左右的全球最低税率的机制。因为G7内部已经形成了一致的判断。从7月9号到10号的G20会议角度看,上述政策会不会进一步落实,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
四、税改对中国的影响
短期来讲,对中国没有直接的冲击,因为我们出口的主要是金融服务、建筑业、销售、房屋出租、国际航空,还没有涵盖在第一支柱框架中,如果把所有第一支柱企业纳入的话,如果包括了中石油、中石化,就会对我们构成挑战。
第二支柱短期来看对中国有利,因为我国有一定税收侵蚀,部分税收被纳税天堂拿去了。但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很多“走出去”的海外企业也是在利用离岸框架进行国际竞争,那么我国海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原因是,成本对我国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不能用离岸税率获得低税率成本,而最低税率提上来之后,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会削弱,边际利润率也会下降,我们的科技力量还没有十分强,人口资本红利在下降,中国企业在海外竞争步伐容易受到上述各因素影响。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下一盘大棋,将会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有影响。
短期来看,我个人认为,美国对中国会进行全方位的、外溢性的影响,无论是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产业政策角度。
一是从货币政策角度看,联储即将进入taper流动性收紧的阶段。明年上半年开始,就是真正开始缩减QE的规模,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对我国资本流动性造成影响,引起央行被动收紧利率政策。
二是从产业政策角度看,“美国一直搞所谓“产业链联盟”,希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降低,甚至在产业链中踢出中国。美欧日通过组建“2+2”模式,希望中国离开他们的产业链圈层,让产业链回流美国。这是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压制。
三是从财政政策角度看,全球税率也是在对中国进行压制。
所以,从我国明年的宏观经济情况上看,除了国内基本面的影响外,明年美国的货币政策,从我国外部流动性、我国产业、我国财政政策上看,都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疫情后期之后的外生压力和干扰性冲击。因此我们提醒投资者对未来权益投资,尤其是equity要保持谨慎,明年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