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多看小城市,了解大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多看小城市,了解大中国

发布时间:2019-12-31 作者: 王文 

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5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到义乌参观调研后,我发现,去小城市,对外国人了解庞大中国是非常有效的。此前,多数国际学生都想不到,这个在中国城市规模与人口都排不进前200位的小城市,竟是世界小商品之都。整座城市,就像一个超大规模的超市,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商品。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英文版刊于12月31日《环球时报》英文版“Wang Wen on Changing World”专栏。


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5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到义乌参观调研后,我发现,去小城市,对外国人了解庞大中国是非常有效的。


此前,多数国际学生都想不到,这个在中国城市规模与人口都排不进前200位的小城市,竟是世界小商品之都。整座城市,就像一个超大规模的超市,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商品。在城市核心区的国际商贸城,拥有7万个店铺,如果每个店铺只呆3分钟,逛完则需要1年多时间。很多学生在一些店铺内,根本挪不动脚,深深地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此后,他们还走进工厂车间,走进当地中小企业内部,了解每件商品背后的生产与经营过程,每位学生都显得很兴奋与激动。


第二天,多位义乌市官员与学生们面对面座谈时,几乎每位学生都举手提问,希望能够听到官方的解答。比如,为什么这个不靠海、没资源的小城市会发展起来?中央政府到底给了义乌怎样的特殊政策?各类小商品都销售到哪些国家?中美贸易战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影响吗?怎样在上百万种商品交易中保证质量与环保?怎么样帮助国际人士到这个城市来创业?……


丝路学院和人大重阳团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调研


好几位学生对我说,这样的实地游历让他们对中国的感受变得更立体,即使心中仍有不少困惑,但思考却是更深刻了。这比从书本中、从影视中、从小说中得到的中国知识完全不一样。


我为这样的效果感到欣慰。这些年,国际社会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但中国给世界的印象仍是单一的、刻板的,甚至是矛盾的。有的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贫困印象中,有的则以为中国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大城市,好像中国都是高楼林立、熙攘人群、车水马龙,但到一些小城市,则完全可能是另一幅图景,显现得是不一样的发展特色。


比如,在中国西北的敦煌,那里的壁画、洞窟让人梦回厚重的千年历史;在西南小镇茅台,体贴到的是酒香醇净;在珠江入海口的丹灶镇,感受到的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与活力;在东北边境的珲春,能体会到边境贸易的繁忙。不同的小城市,折射的是不同的中国脸谱。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城市里的中国人所拥有的生活百态,折射着14亿中国人综合与多元。每一个人都为家庭与生活而奔波,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努力捕抓现实中每一次可能成功的线索,欢声笑语,喜怒哀乐,有不易,有挫折,有向往,有收获。


政府愿提供给每一个奋斗者的,是安定的社会环境与有效的政策空间。40多年来,社会环境稳定了,政策改革进程推进了,老百姓自然就有了发家致富的更多可能。环顾全球,中国肯定是把稳定、发展与改革结合得最好的国家。


可惜的是,在占有国际舆论主流的西方媒体,并没有把这种复杂性书写下来。多数的西方媒体的中国报道,仍然用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习惯以“政府压迫-社会反抗”、“官员腐败-民众不满”、“模式奇怪-后果威胁”、“恶性事件-经济崩盘”的叙事逻辑去认识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度。


再过百年,人们想通过西方报纸里来寻找21世纪最令人兴奋的世界历史事件“中国崛起”的细节时,肯定没有找到足够令人信服的客观片段与深度文章。大变局下,不知道这是西方媒体的悲哀,还是世界历史的不幸?


我很感谢那些与我随行的国际学生们,希望以后能创造更多类似调研中国小城市的机会不只是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多为学生们安排,也希望其他高校也能多做安排。中国国民也需要多到小城市里走走看看,了解这个国家,才会更知晓这个国家的不易与伟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