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4 作者: 周宇轩
根据文化部提出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我国将持续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到2020年,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规模达30000人次、1000家中外文化机构、200名专家和100项大型文化年(节、季、周、日)活动。因此,随着同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其中的保障性意义也愈发凸显。
作者周宇轩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本文为独家首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6年,中央颁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明确指出要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强调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
根据文化部提出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我国将持续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到2020年,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规模达30000人次、1000家中外文化机构、200名专家和100项大型文化年(节、季、周、日)活动。因此,随着同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其中的保障性意义也愈发凸显。
当前我国国际化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特别需要关注以下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
一、非通用语种人才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实现的基础,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共使用50多种官方语言和200多种民族语言。尽管可使用英语作为一般交流工具,但若要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就必须能够使用当地语言进行深入沟通,从而进一步了解沿线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非通用语种人才愈发紧缺。一方面,本土国际化教师的培养以及高水平外籍教师的引入需要时间,师资储配不足直接导致招生名额受限。另一方面,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还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业的毕业生未必都会从事于相关专业。从国际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稀缺
当前中国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对对象国别、区域有一定研究、同时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外语复合型人才陷入极度稀缺的窘境。此类人才缺口是制约我国部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痛点”。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于近些年才提上日程,总体起步较晚。此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时效性”,且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存在相当的“淘汰率”。
复合型外语人才作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着“民心相通”,也为其他“四通”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政府间合作不断加深,经贸领域合作也日益紧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稀缺问题将持续“升温”。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种核心素养的教育。
一、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格局
视野决定格局。想要不断拓展“一带一路”的宽度,延伸国际合作格局的广度,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源头注重“国际视野”和“大格局”的培养。这不仅要求国际化专业人才能够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局势,同时还应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和行动力,以及构建全球人脉网络的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中国声音的全球反响愈来愈大,中国正在逐渐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未来我国不仅需要国际事务、国际交往的参与者,更需要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和国际潮流的引领者。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大视野”和“大格局”素养的建构,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能够从国际层面审视形势和问题,在国际事务中有魄力代表中国发声,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新方案,担当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重任的国际化人才。
二、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从当前对外交往情况来看,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我国还应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这要求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热爱祖国、通晓国情、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具有“四个自信”、愿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国家形象的“名片”,国际化人才只有在深入了解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语境中阐明中国观点和中国立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更好的维护中国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人才提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要求。因此,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之中,家国情怀素养更要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和前提。(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