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6 作者: 陈治衡 利雨樵
201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世界范围内贸易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依赖进出口贸易发展经济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这些大经济体的贸易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作者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利雨樵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本文刊于10月16日《国际商报》。
201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世界范围内贸易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依赖进出口贸易发展经济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这些大经济体的贸易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贸易战的发起国,在进口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出口额下降1%让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阻碍了美国整体贸易额的增长。从国家和地区来看,虽然中美贸易战让中美之间的进口、出口额均出现大于10%的降幅,但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依然是美国主要的进出口对象,后三国加上德国也依然是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来源地。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高科技产品的份额仍然处于美国进出口商品的高位,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四大类进出口商品。
作为世界主要的出口经济体,日本的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半年,在进出口贸易额双双下降,出口降幅大于进口降幅的情况下,日本整体贸易逆差下降了244%。美国、中国、韩国不仅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地。与出口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取代韩国成为了日本三大进口国之一。另外,在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下降的趋势下,对美国和印度的出口额反而出现了上升。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日本出口的产品种类多元化,不过仍然以电器类产品为主要的出口商品。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车头,受制于贸易紧张和英国“脱欧”前景不明朗,预计今年德国经济可能仅增长0.5%。德国进出口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德国2019年第一季度进出口额双下降,导致其贸易顺差下降了15.5%。德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放在一个碗里”。德国多数的贸易伙伴在欧洲,且从统计数据来看,德国与不同国家的贸易额差别是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中较为平均的,并不存在严重依赖单一或少数国家的现象。但由于德国制造业放缓,加上英国“脱欧”、贸易保护等政治问题,除从美国进口增加外,与其贸易国家均出现了进出口额的全面下降,这使德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商品是德国主要出口商品。
有着“世界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韩国是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左右,上半年出口额下降6.9%导致韩国整体贸易顺差下降38.2%。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韩国的贸易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不过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额仍然较多。中国、美国、越南是韩国主要的出口地。而日韩贸易冲突并未阻碍日本和中美一并成为韩国主要的进口地。但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基本已经反映在韩国的进口规模上,除了中国、美国、越南等少数国家以外,韩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规模都在大幅下降。商品结构上,韩国与日本的情况类似,都呈现出电器产品的进出口规模较大的特点。
在全球进出口贸易疲软的情况下,中国贸易额依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东盟和美国,由于对华出口大幅下降,美国已从一年前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下降到第三位,被东盟超越。
得益于“中国制造”的发展,前8个月,中国“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双下降,而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长较慢,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出口在不断加快。因此,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都在上升,中国贸易1-8月进出口规模相比往年同期出现了增长乏力甚至是下降的情况。但是,从贸易差额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韧性,继续推动改革开放是中国“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竞争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