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靳诺: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靳诺: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发布时间:2019-12-11 作者: 靳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鲜明主题,提出了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的重要举措。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整个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理论支持,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契机。

作者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原文刊于2019年第22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鲜明主题,提出了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的重要举措。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整个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理论支持,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全会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鲜明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新论断、新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将其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全会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主题,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全会主题延续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用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


二是这次会议的时机非常关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后年是建党100周年。在2019年10月底这个时间点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专门研讨部署,更好地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凸显这次会议的意义重大,也凸显了会议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三是这次会议的任务非常明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蓝图,破除了当前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藩篱,回答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之问。


1.深刻领会新中国7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中国治理制度与体系的优越性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实践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展示出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2.深刻领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目标和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健全的治理体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对症下药、把脉开方,把建设长效制度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协同推进和重点难点突破结合起来,把顶层对标和试点探索结合起来,把破除顽疾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全会深刻指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由13个部分组成,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13个领域的制度体系。其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12个方面的制度。这些领域的具体制度体系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层次和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次全会为这些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明确了目标、方向和路径,有利于各方面制度的体系化和现代化。


3.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党的执政水平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全会围绕如何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回答,进行全方位部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要求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这次全会展现出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高度的制度自信和强大的改革勇气,必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提供根本遵循、指引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需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


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于高校而言,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努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1.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多次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因此,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正确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许多重大议题,问题需要研究、答案需要探求、人民需要解释。这也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出思想、出理论的关键当口。对此,迫切需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在内的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思想理论支持。高校应主动服务于国家改革重大战略的召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这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的理论指导丰富的实践,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透彻阐释。


2.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一流大学提供的智库建议


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大学智库应以国家现实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点,以服务党和国家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与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中国之治”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时代机遇,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加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提炼出更多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总结出更多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推出更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要坚持创新理论引领。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经验的结果。开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把有关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创新,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学理支撑。


要聚焦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新问题。开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应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推动研究走深走实。


要突出治理研究重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党的建设起着决定性和根本性作用。开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要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性和对策性研究,特别是要把如何发挥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实现各领域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研究重点,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结合的实践给予理论回应,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