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财政部划定拨备覆盖率上限 剑指银行“隐藏利润”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财政部划定拨备覆盖率上限 剑指银行“隐藏利润”

发布时间:2019-09-30 作者: 赵锡军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否越高越好?有没有上限?9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一则征求意见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赵锡军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27日中国经营网。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否越高越好?有没有上限?9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一则征求意见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财政部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42号)的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中提到:“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对《征求意见》看法不一。具体而言,银行进行提升拨备覆盖率主要还是为了化解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如果按照上述《征求意见》提到的“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执行,可能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拨备覆盖率较高的银行会一次性释放利润,财政部相应的可一次性增加税收;另一方面是银行对不良的缓冲力减少,未来银行利润的波动性会增加,同时部分银行的不良冲销拨备会充分暴露。


拨备覆盖率要设上限?


9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征求意见》中提到:“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关于《征求意见》的提出背景,其中提到:“近年来金融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准备金计提政策标准不统一、不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的通知》(财金〔2012〕20号)计提准备金、证券业、保险业等没有统一的准备金政策,准备金应从费用中计提还是从净利润中计提,也没有统一要求。”


“拨备覆盖率该不该设置上限300%”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很多银行过去保持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水平,主要是为了满足对于不良贷款确认日益趋严的监管要求,同时加强对潜在信用风险的抵补能力。这次财政部新规是从改善报表的真实性出发,鼓励银行在满足风险抵御需求后释放利润。设置300%的门槛线已经充分考虑了银行风险抵补的需要,历史上商业银行全行业拨备覆盖率最高也只有 296%。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征求意见》要求银行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主要是在财政收入面对压力的情况下,金融企业拨备大概率降低可以释放利润,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某城商行计财部人士告诉记者,计提拨备的资金来源于利润,因此拨备覆盖率是银行利润的“调节器”,过低可能会导致利润虚高,过高可能会导致利润虚降。


赵锡军认为,银行进行提升拨备覆盖率主要还是为了化解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近年来金融风险越发不可预期,银行提升拨备覆盖率规模以应对风险。”


目前,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和严控房地产的政策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出现明显放缓。“企业的利润是形成财政部税收的一部分,利润高则要交税高。”赵锡军如是说。


上述城商行计财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后,最明显的变化应该是银行利润规模会升高。赵锡军补充道,银行可以通过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等方式补充资本,进而用作银行经营,这也是银行提升计提拨备的原因之一。


银行对不良的缓冲力或减少


事实上,拨备覆盖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银行抵抗风险能力的体现。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19年6月底,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超过300%,即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


从整体来看,据日前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显示,截至2019年7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88.1%,较上年同期上升10.3个百分点。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商业银行今年以来共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和二级资本债超过7000亿元,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夯实风险抵御能力。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4.12%,较上年同期上升0.58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在2018年对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的下限进行了调整。2018年3月6日,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调整内容为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而此番财政部在《征求意见》中提到的相关内容一旦实行,意味着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将有300%的上限。


对此,民生证券方面表示,过去银行一般通过调整拨备水平,以丰补欠,维持较为平滑的利润增速。但是《征求意见》落地以及利润增速提升之后,部分银行的经营方式可能有两方面调整。一是可能降低分红比例,留存更多利润充实资本。原来超过监管标准计提的拨备属于二级资本,现在利润释放后的未分配利润属于核心一级资本,资本结构改变,但是资本充足率保持平稳。二是有足够利润盈余时,银行会加强不良贷款的认定,来避免未来可能上升的信贷成本。而且从上半年开始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预计会落地。顺应监管大趋势,银行也有需要提高不良贷款的确认力度。


不过,在浙江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看来:“全国一刀切不现实,比如要求不上市的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利润,很容易变成给股东输送利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