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宗义:怀揣着文化自信,印度会与中国展开怎样的对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刘宗义:怀揣着文化自信,印度会与中国展开怎样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9-10-11 作者: 刘宗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9日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印度总理莫迪的邀请,将于10月11-12日到印度参加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此次正式宣布的访问日期比印度媒体报道的有所缩短。此前,印度媒体曾经报道,中印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将于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滨海小城马玛拉普兰(Mamallapuram)举行。

作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0日观察者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9日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印度总理莫迪的邀请,将于10月11-12日到印度参加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此次正式宣布的访问日期比印度媒体报道的有所缩短。此前,印度媒体曾经报道,中印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将于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滨海小城马玛拉普兰(Mamallapuram)举行。


马玛拉普兰虽然与之前印方媒体报道的可能的会晤地点——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相比小得多,但却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该城市地处印度南方,靠近南部经济中心金奈,紧临孟加拉湾,气候湿润,比较干净,视野也开阔,与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曾访问过的人口众多、脏乱不堪,污浊的恒河流经的瓦拉纳西相比,别有一番境界。


对于为什么要改变会晤地点,有很多媒体猜测首先与当前印度面临的经济形势相关。最近一段时期,印度经济下滑严重。据印方统计数字,第二季度GDP增速只有5%,是莫迪2014年出任总理以来的最低增速。全年GDP增长率有可能低于6%。经济发展失速将成为莫迪政府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与瓦拉纳西所在的贫穷落后的北方邦不同,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特别是金奈等地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比较发达,因此选择在南部举行会晤,将能向中国领导人展示印度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前景,以便更好地与中国领导人探讨经济合作。同时,莫迪选择在泰米尔纳德举行中印领导人会晤有帮助提升世界媒体对当地的关注度、为泰米尔纳德邦吸引投资,拉拢当地政治势力的意图。当前泰米尔纳德邦由“达罗毗荼进步联盟”(DMK)控制,与印度人民党隔阂较深。


此外,马玛拉普兰虽然不像瓦拉纳西那样,是印度教圣城,但当地保存着印度南部帕拉瓦王朝时期遗留的精美的印度教雕像和石刻寺庙。当印度北方被穆斯林铁骑蹂躏时,印度南方由于河流和山脉阻隔,较完好地保存了印度教文化。马玛拉普兰是当时帕拉瓦王朝的重要港口,其石刻艺术的影响远及印度尼西亚。


玄奘画像


7世纪,正值帕拉瓦王朝强盛时期,中国唐朝著名高僧玄奘曾到过访离马玛拉普兰不远的该国首都,《大唐西域记》对此有明确记载。帕拉瓦王朝之后的朱罗王朝尤其强盛,不仅像帕拉瓦王朝那样与东西方开展贸易,甚至还派出军队在斯里兰卡、东南亚等地开疆拓土,建立殖民地。莫迪政府选择马玛拉普兰作为会晤地点,其文化自信的意义丝毫不亚于瓦拉纳西,而且也极富象征意义,可以传递印度历史上曾饱受穆斯林蹂躏、印度在历史上就是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其宗教和文化曾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印度洋地区等丰富信息,为其当今的一些对外政策寻找正当性。


中印两国都非常重视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第一次武汉非正式会晤中,中印两国领导人达成了许多共识。武汉会晤之后,秉持武汉精神,两国关系彻底扭转了洞朗对峙所造成的困难局面,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对于此次会晤,中国领导人仍然希望继续将武汉精神发扬光大,与印度领导人一起,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亚洲文明复兴的角度,从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中印关系,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一些具体问题和细枝末节。


因此,中方并没有因为印度仍然在不断地向中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因为印度采取了诸如将印控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列为中央直辖区等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而推迟或取消此次会晤。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对印度大国地位的尊重,也是因为,中国深知此类领土边界争端只能通过双方协商,单方面行动或使用武力威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但对于印方来讲,其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第二次习莫会将是莫迪总理连任之后印度最重要的一场外事活动。莫迪凭借压倒性优势连任成功之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攻势越发咄咄逼人,俨然成为除中美之外的第三大国。印方对中国的要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提高,甚至将双边贸易平衡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这一方面与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中美贸易战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有关,印度认为在面对美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必须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以集中精力对付美国。因此,印度可能希望借助这种态势实现一些外交诉求,要求中国支持其某些内外政策,接受印度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是过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提振印度的国民士气。


印度外交比较善于投机。但印度近期的经济增长状况表明,投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美贸易战并没有为印度带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反而印度也面临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压力。在世界面临巨大不确定的情况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中印两国应该共同发扬武汉精神,一起为世界和亚洲的和平繁荣做出贡献,而不应该使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首先,面对美国提出军事化的“印太”战略,并推动地区军事集团建设,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印两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是两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国际公域,不是哪家的势力范围。当帕拉瓦王朝和朱罗王朝的商船在印度洋航行时,中国唐宋的商船和波斯、阿拉伯的商船同样在印度洋航行,印度洋在古代就是各国的通衢,各国共同塑造了古代亚洲文明的辉煌。为重塑辉煌,中国和印度有必要开展海洋秩序和海洋安全对话,协商建立非集团化的、开放包容、民主平等的地区安全架构,这一架构可以包括域外大国在内,而不是与域外国家联合制定一套规则强加给域内其他国家。


其次,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竞争阻碍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中印两国应该共同推动亚洲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扩展和深化,共同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和区域合作新架构。印度经济之所以放缓,与印度融入全球和亚洲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程度较浅,对外开放力度不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应共同促成包括RCEP在内的地区经济合作安排。同时,印度经济应主动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最后,面对民族宗教冲突、领土边界争端,以及气候变化、水资源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印两大文明古国应做出表率,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领土边界问题;通过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在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促进不同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交流对话,构筑共同的亚洲主体意识。(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