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绿色投融资与企业长期主义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王文:绿色投融资与企业长期主义

发布时间:2022-04-08 作者: 王文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若秉持长期主义发展方向,抓住绿色金融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有助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4月8日中国金融杂志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为诸多规模以上的企业主动低碳转型提供了指导方向。笔者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企业的转型升级压力是明显的,但企业若秉持长期主义发展方向,抓住绿色金融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有助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


企业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各国都在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开展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发展目标。2021年2月,国务院推出《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5月,中央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了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在中央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框架下,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必须正视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第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气候相关风险与挑战。气候突发事件或能源危机等外在的客观风险,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尤其是缺乏气候应对能力和防御能力的中小微企业。同时,高碳排放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将面临资产估值损失、项目违约、资金借贷困难等问题。


第二,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研发和投入压力。尤其是对于高污染高碳排放的企业来说,在积极探索绿色高效的减排路径上,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绿色合作,提高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在跨国业务中面临的国际竞争挑战。例如,碳关税将提高大量高碳企业的产品出口成本,绿色投融资的国际环境政策多变也将加大企业绿色对外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应当积极把握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布局。


制定和实施“双碳”目标,是中国主动为之的大战略。企业必须要对大环境、大背景、大时代的变迁有清醒认识,才能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主动进行升级与转型。只有符合碳中和目标和绿色低碳趋势的生产方式、运营理念、融资行为才能帮助企业实现长期进步,而企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未来更将逐渐决定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融资能力。对此,企业只有在不确定性中坚持长期主义,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长期防御能力,并运用长期金融工具提前布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长期主义多方共力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双碳”目标集体学习中讲到必须“注重处理好四对关系”,其中之一就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企业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应对多重压力,离不开多方共力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助力。目前多方发力的难点在于,社会对实现“双碳”目标热情有余但抓手不足,政府对低碳发展的政策条文不少但配套措施不足;金融机构与“双碳”目标的切合度很高但实际结构优化不够,尤其是绿色金融的融资结构需要调整,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更是需要提升开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等。


为此,助力企业坚持长期主义、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政府、社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多部门多领域协同配合与共同促进。一是注重对企业长期主义的宣传,培养低碳转型理念。一方面,提高企业对实现“双碳”目标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调动其参与绿色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政府资金引导形成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企业绿色转型之中。二是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金融系统的长期联动机制。碳排放权配额与市场交易使得企业充分意识到,应当把过去提升产量的单一发展目标转化为在“双碳”目标下提高生产标准和质量的双重发展目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主动减排,更会倒逼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研发与绿色生产转型升级,从根源上提高产品市场的供给质量,并带动绿色金融创新。三是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提供广泛数字化支持。包括气候环境信息数据库与碳排放检测数据中心的建设等,提供可操作、可对比、可评价、可量化的气候披露指标,方便中央实时检测地方与行业的气候环境治理情况,制定长期绿色金融政策。


在这个共同发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了多种重要职能。首先,商业银行加大了支持碳减排的资金规模和创新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万亿元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比例高达67%,这表明商业银行正不断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碳减排领域。同时,商业银行加大了针对碳减排领域的工具创新,开发更多符合碳中和目标的绿色金融转型工具,例如,向高污染、高碳排放企业提供专项的长期转型资金,帮助其按照金融机构规定的路径开展绿色转型;向减排企业提供与碳减排量挂钩的金融工具,阶段性评价企业碳减排进度并适时调整融资利率。其次,商业银行加大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业务支持。例如,开展碳排放权抵押融资以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扩大第三方碳金融业务规模并提高服务质量等。最后,商业银行成为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利用在绿色项目信贷审批和绿色票据交易等过程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优势,加大对企业的碳核算、碳核查、环境信息搜集和披露力度,计算信贷和项目的碳足迹,最终建立起综合绿色金融数据库,为碳减排的经济效益测算和企业转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企业坚持长期主义的要点


在多方合力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长期助力下,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要对全球碳中和形势和绿色转型大局有充分认识。未来数十年内要想实现长期主义价值,企业应把握全球绿色升级的重要方向,抓住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各个阶段中的投资机会,防范相关气候风险,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和落实企业应有的绿色转型职能,真正实现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次,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绿色合作关系。人民银行2021年11月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在此指引下,金融机构正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和绿色资产的规模和布局,以满足企业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运用好各种绿色资金,布局绿色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提高对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认识。追求利润将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降低环境影响、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长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也将决定公众对于企业的社会认可。


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企业应积极把握相关绿色低碳转型机会,以实现长期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引不断追求新增长点。


第一,企业应把发展绿色产业、开展工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开展绿色融资,参与绿色项目,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行业机遇,抓住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的投资机遇,把资源真正用到绿色低碳领域中去。


第二,企业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借助碳市场开展低碳转型,提高参与碳金融业务的能力。


第三,企业应提高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与环境信息的积极性,参与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提高应对全球气候环境风险的能力,合理评估风险,采用各类绿色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第四,企业应建立起有助于推动绿色转型的融资模式和公司治理模式。在低碳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绿色研发、小企业成立绿色研发联盟的模式,并广泛开展绿色技术转让与授权,建立绿色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