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未来全球秩序的东方智慧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王义桅:未来全球秩序的东方智慧

发布时间:2019-11-08 作者: 王义桅 

理解当下的世界秩序不能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真实的世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既不是无政府状态,也未形成新秩序。当前世界的主要挑战是防止“无政府状态化”(Anarchilization)。由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去中心”(de-centric)现象:既去美国中心,也去西方中心,甚至去人类中心。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8日《环球时报》。


理解当下的世界秩序不能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真实的世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既不是无政府状态,也未形成新秩序。当前世界的主要挑战是防止“无政府状态化”(Anarchilization)。由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去中心”(de-centric)现象:既去美国中心,也去西方中心,甚至去人类中心。


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出现新局面:一方面,类似区块链技术、万物互联模式、人工智能涌现,正削减中心-边缘体系;另一方面,在工业革命转向信息革命、数字革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非西方力量参与并引领的现象。过去技术革命都是在西方内部循环,最后皆被美国收编为盟友,如今中国打破了这一循环,参与引领信息-数字革命。美国对此深感恐惧,不仅举全球霸权之力打压中国一家私人公司,还积极拉拢其他国家,企图组成统一战线。



对于中国来讲,就面临着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当然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改革完善现有的国际体系,就好比旧屋子漏了,好好修一修。但是现在看起来这很难,不仅老屋本身很难容纳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崛起——就像大象进了浴缸一样,而且美国自己现在另起炉灶,不要这个旧房子了。


第二种选择,就是所谓的造一个新房子,被迫也好,主动也罢,反正形成两套体系的新冷战。这个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两极对抗的时代,而且当时苏联并不是在全球化体系内的,所以今天说要把中国变成苏联,本身逻辑上就不成立。


第三种选择,就是在这个旧房子之外搭建更大的房子,实现大包容。正如天安门城楼上写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就是我们讲的“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思想。


到目前为止,中国180个建交国家中有130多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跟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备忘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各方面互联互通起来,从全球产业链上形成了双环——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价值链环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球一体化的扬弃,不是欧盟的主权让渡,也不是美式全球化的相互依存(本质上弱国依附于强国),而是各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命运与共、互联互通,构成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这样想呢?首先,中国是全球化的力量(Globalized Chinese power)在崛起,相应地,全球化的思维(Globalized mentality)也在崛起。其次,从文明的角度来讲,当年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预测到中华文明能够给世界提供西方无法提供的方案和智慧,这就是我们讲的超越东西、融合南北,实现大包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结合万物互联时代,代表性理念就是“一带一路”(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三大主要指向:

 

第一,就是解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就是所谓的“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亚洲悖论,现在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感受到这个悖论。为了解决这个悖论,在威斯特法利亚体系、联合国体系基础上承认国家主权又超越单纯国家思维,实现命运与共,构建命运共同体,这就超越过去强调“互利共赢”(运),上升到“共享未来”(命)。


第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并行不悖。在中国国内有“一国两制”试点,在世界层面上,我们现在强调的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而是在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即以中国的传统和合文化将斗争学说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文化化。


第三,强调世俗文明和宗教文明的和谐相处、包容互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宗教战争,儒道释并存,万教合一传统,能够尊重不同的神,这就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四位一体的东方智慧。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尝试,倡导大家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通各民族文化之大同,现实生活中仍面临着许多误解和很大挑战。希望各国一起提出更加包容性的理念,实现人类公平正义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能达成共识的是,大家都不喜欢无政府状态,都在倡导不同版本的未来世界秩序观。包容性、可持续性、公正性应成为未来世界秩序观检验标准。(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