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戈:一些地方是时候把“复消”提上日程了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刘戈:一些地方是时候把“复消”提上日程了

发布时间:2020-03-04 作者: 刘戈 

目前,各地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正在逐步好转。从工业企业复工的进度看,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行动迅速、措施针对性强,基本做到了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作者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4日环球网。


目前,各地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正在逐步好转。从工业企业复工的进度看,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行动迅速、措施针对性强,基本做到了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复工复产率超过90%。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91.7%。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超过95%,有的已达到100%。很多央企依据“因地施策、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的原则,做到“能复尽复、能开尽开”,积极创造和抓住复工复产时机。


从地方的情况来看,以经济发达程度位居全国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截至3月1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12193家,复工率为92.5%。从企业规模看,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复产率达100%;129家超50亿元企业中有127家复工,复工率达98.4%;568家超10亿元企业中有563家复工,复工率达99.1%;4102家超亿元企业中有3938家复工,复工率达96.0%。


整体来看,企业的复工程度与企业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国有、外资、外向型企业复工水平高于一般民企。


但不少企业复工后,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是复工程度高但复产不理想,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出现问题,或者物流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处于下游的工业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高。而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物流等生产服务性企业规模要小得多,这些配套企业又往往处在不同地区,而各地的疫情防控尺度和防控方式方法又各不相同,这导致很多配套企业复工程度跟不上下游大中企业的复工节奏。很多产品一个零件断货,整个生产线便无法继续运营。一些企业虽然名义上全面复工,但复工后并不能满负荷生产。


其次是市场需求尚未启动,除了部分一直有订单在手的出口型企业以外,大部分消费产品生产企业在复工后发现,原来的客户需求萎缩,一些企业因为员工已经返岗,只能硬着头皮生产,而生产的产品只能变为库存,这些库存若不能及时转化为回款,将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导致企业复工压力可能比不复工压力更大。因此,没有消费市场的逐渐启动,单纯强调工业企业复工,并不能真正减缓经济所受的冲击。


目前,对拉动消费作用最明显的服务型企业复工情况不如工业企业。一些没有出现一例病例,也不处于交通要道,主要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地方,现在也采用与疫情严重地区同样的防控措施,影响了人员流动、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消费的恢复,没有充分落实中央分区、分类、分级管理的举措。例如,对于来自所有地区的到岗员工一律采取隔离14天的措施,包括来自本地郊区及邻近地区没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员工。


当前尤其应把关注点放在基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具体工作上。对于街道、乡镇一级政府来说,如果疫情防控工作被摆到了比经济发展和就业高得多的位置,在执行过程中就有可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笔者从西贝餐饮公司了解到,截至3月2日,全国门店共有55家正常营业,260家只开外卖门店,52家闭店。开展外卖业务的门店营业额只能达到日常的10%左右。民众心理、基层重疫情防控轻复工复产的选择以及员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岗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服务业企业即使开门营业也无法正常运营,影响了消费恢复。而消费不振又反过来影响复工工业企业进一步复产。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各地应该积极按照中央部署,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思路和方法,从过去的全面封堵、严防死守逐步转变为精准施策、定点防控,让服务业逐渐复工复产,让消费逐渐恢复以支撑工业企业的持续生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