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1 作者: 关照宇
“良好的民间关系是巩固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更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让我们对日认知少些情绪化,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绕不开的邻国。”
关照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20日新京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捐赠抗疫物资上的诗词最近刷屏、刷圈,让很多国人对日平添好感。
这次应援之后,应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这些举动能重塑国人的对日认知、开启中日民间友好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认为,看日本,不能只在友邦与敌国间摇摆,良好的民间关系是巩固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
抗击SARS时,日本也曾大力捐助
1月26日,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日本社会就向中国捐赠了100万只口罩。此外,日本自民党号召议员每人捐赠5000日元(合人民币300多元);一些药妆店打出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标语,也主动向中国游客降价销售口罩;日本部分城市和民众还向武汉捐赠医疗用品。
回顾抗击SARS时,日本政府先向中国支援了价值2亿日元的医疗器材,之后追加15亿日元援助,又向中国派遣医疗专家。关照宇表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日本大阪齿科大学、日本友协等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都在那场战役中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把记忆拉回2003年的中国舆论场,中国政府也是数次向日方传递谢意,若当时的社交工具如今天一样发达,日本“友邦”的形象可能比今天还要高大。
关照宇研究认为,建交以来,日本对华援助一直在中日关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日本对华援助总额达3.65万亿日元(约合324亿美元)。其中作为主要部分的日元贷款甚至一度成为中国中央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预算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完成了一大批铁路、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对日本来说,日本面临着来自欧美等其他国的竞争,而日本对华援助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日本企业在华投资起到“先行投资”的作用,有力地帮助了日本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友邦”与“敌国”,日本形象的循环
SARS过后仅两年,2005年4月,由于教科书事件以及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任内六次)等原因,中国社会的对日情绪被引爆,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游行,“邻邦”一下子又变成了“敌国”。之后随着日本民主党上台,中日官方关系改善,日本在汶川地震当中的表现获得好评,日本又一次变成了“友邦”。
2010年、2012年钓鱼岛问题爆发,中国民众再一次走上街头“抗日”;随着近年来中国赴日人数井喷式增长,民众对日好感增加……“友邦”与“敌国”就这样一次又一次陷入了想象的循环。
而从日本方面来看,从“毒饺子事件”到“东日本大地震”的中国救援再到“日本APA酒店教科书事件”,日本社会对华认知也摇摆不定。
为何中国对日心态能够如此容易地“翻烧饼”?关照宇认为,从心理学上来看,这与教育、经历、接收的信息等都存在着关联。更为重要的是,正如国际关系大师摩根索在其代表作《国家间的政治》中所说,“任何道德上和思想上黑白分明的模式,实质上都不足以正确地描述一种政治情势,因为在政治情势中的任何一方,善与恶、智慧与愚蠢,都是盘根错节、相互混杂的。”
以成熟心态面对“绕不开的邻国”
关照宇认为,中日关系虽然在“1972体制”下运行了多年,但是很多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对日的“情绪管理”也在经受这些考验。
他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历史问题、领土领海问题以及台湾问题,这些影响中日关系的羁绊只是暂时被管控起来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问题可能再次突显。
另外的影响因素是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国力将持续上升,两国国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中日关系结构性问题还将延续。因此,改善日本对华政策的民意基础任重而道远。战后以来,影响两国关系的美国因素也从未离开,随着特朗普上台以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随着全球不确定性的增加,中日两国扩大合作、拓展更多的共同利益,对两国社会来讲都是(利益的)‘最大的公约数’。良好的民间关系是巩固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更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让我们对日认知少些情绪化,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绕不开的邻国。”关照宇说。(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