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美经贸协议无排他性绝非强买强卖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中美经贸协议无排他性绝非强买强卖

发布时间:2020-01-20 作者: 刘英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扩大贸易是最为重要的章节。中国同意在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贸易四方面,以2017年的进口额为基数,在未来两年内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购买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本网指出,协议的达成是中美经济互补性强,满足双方利益的结果,增加的购买量可填补贸战两年的下降缺口。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18日香港《文汇报》。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扩大贸易是最为重要的章节。中国同意在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贸易四方面,以2017年的进口额为基数,在未来两年内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购买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本网指出,协议的达成是中美经济互补性强,满足双方利益的结果,增加的购买量可填补贸战两年的下降缺口。她强调,中美协议对其他国家没有排斥性,双方是在做市场的增量,而非零和博弈。贸易协议讲求的是公平对等,绝不是强买强卖。


2017年,中国购买了1,86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理论上,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应在2020年攀升至2,630亿美元,在2021年攀升至3,09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都将标志着美国对华出口的创纪录增长。


 刘英指出,这份协议基本满足了双方的期待,中美两国高度的互补性达成了协议的成果,考虑到增量能够填补前两年下滑的缺口,中国是可以接受的。


以农产品为例,增加进口肉、棉花等农产品,也有利平抑中国的物价,促进消费升级和进口的多元化。刘英详析,中国去年物价持续高企,12月份CPI上涨4.5%。而美国作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进口牛肉等有助缓解中国物价水平,满足国内需求。同时,美国作为棉花全球第一生产大国,中国作为纺织大国,更多的棉花进口也有助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降低棉花成本。此外,进口谷物主要是用于调节余缺,并不能影响中国主要粮食自产的事实。


在服务贸易方面,刘英指出,中美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扩大服务贸易有助倒逼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当前,中国进口美国的知识产权费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而中国到美国的商务旅行和旅游增长快速,两者加总就可以轻松满足2020年128亿美元的增长目标。


针对美媒对协议所谓“约束执行不足”的诟病,刘英表示,贸易是双方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协议表达了双方合作向好的意愿,而不是贸易上的锱铢必较。“中美两国扩大贸易的前提是美方降低了中国进口关税,不仅如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没有指令性、指导性计划,更不会有财政补贴。”因此在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领域,如果美对华商品不能达到质量、技术、价格上的要求,中方也不会购买,或者就会鼓励美国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在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特朗普将前往北京开展第二阶段协议谈判。刘英指出,第二阶段协议的谈判还要看第一阶段的达成情况,会涉及更多中国国企改革问题,美方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在降税、实体名单、长臂管辖等方面。(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