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0 作者: 关照宇 刘彦璐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中国的抗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全球疫情形势却不容乐观。4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人数突破80万。在这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面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道主义精神,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口罩、试剂盒、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援助。
作者关照宇、刘彦璐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实习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4日中国网。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中国的抗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全球疫情形势却不容乐观。4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人数突破80万。在这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面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道主义精神,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口罩、试剂盒、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援助。
然而,近日多家外媒报道,荷兰、西班牙、土耳其、捷克、菲律宾等国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进口中国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美国也在允许中国标准KN95口罩进口的2周后突然“变脸”转向拒绝。
全球抗疫关口,如何看待中国口罩海外遭质疑?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中国出口的医疗物资被拒,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妥善应对,恐会对中国国家信誉和形象、中国对外贸易乃至中国海外利益造成损害。我国应当通过加强国内治理、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把握舆论主动权等措施进行防范和解决。
一、中国口罩海外遭质疑的原因
一是中国部分医用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面对全球疫情加速扩散的情况,中国企业要在短时间内满足大量的订单需求,有的厂家甚至为赶订单紧急转产,又很难与买方进行有效沟通,在消毒、过滤、测试等方面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出现规格和质量不对接的问题在所难免;医疗产品出口时间周期较长、有资质认证要求,部分厂家钻政策空子,未获中国政府批准就向欧盟出口物资,使得不合格产品混迹其中。
二是中外医护标准存在差距,沟通交流不够顺畅。一方面,由于标准的差异,一些满足国内标准的口罩仍不达欧美标准。例如,中国口罩的鼻梁条不贴合欧洲人的高鼻梁,导致外部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难以满足国外防护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商业采购需求的国家推荐有资质的出口企业,但由于疫情情况危急或对中国官方的信任度不够高,某些国家直接与企业联系,选择了没有资质证明或产品质量不够可靠的企业。此外,某些误解是由于沟通不畅、操作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如斯洛伐克就因未仔细区别不同检测手段的差异性而质疑从中国采购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可靠性。
三是部分外媒的刻意渲染和政治化。疫情当前,部分外媒和外国官员始终致力于将新冠病毒的责任推向中国,法国国际广播集团宣称中国为扭转此前被动局面而推行“口罩外交”,这一词语伴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妖魔化的想象迅速“蔓延”,就连欧盟首席外交官何塞普·博雷尔(Josep Borrell)也称中国的行为“存在地缘政治因素”,“包括通过慷慨政治来争取影响力的斗争”。事实上,中方刚开始抗击疫情时收到的其他国家提供的物资中也有不合格产品;质量不达标、唯利是图的厂家在其他国家、其他时期也会出现,外媒对此事的过度炒作和解读是出于对中国实力增长的恐惧,有意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二、妥善处理,提升国际舆论水平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医疗物资生产国,在疫情的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医疗物资需求的不断增加是必然趋势。但倘若此事件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我国国内相关行业治理和国际舆论水平未能得到有效加强,未来恐将对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国家形象以及海外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其一,更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出口的医疗物资的审查力度。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日前就承诺,联邦卫生当局将不遗余力确保中国提供的口罩符合加拿大的必要标准;澳大利亚近日也缉获中国产80万副缺陷口罩,使得中国的出口遭到一定冲击。也有不少国家的民众呼吁振兴本土企业,可能导致疫情后新一轮保护主义浪潮,对中国在世界价值链地位跃升和国际经贸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其二,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甚至国际信誉。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病毒序列、和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加紧生产口罩以向疫情严重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若医疗物资质量问题频发,各国人民势必会对中国制造形成负面印象,反华势力趁机放大中国体制的弊端,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形象,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障碍。
其三,危害中国海外利益。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国的不断推进,“走出去”的企业、人员和留学生数量大幅上升。国外疫情初期,不少戴口罩的中国留学生就曾在海外受到言语辱骂甚至人身攻击。因此,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至关重要;该事件的处理情况关系到海外中国公民、机构、项目的安全和发展,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反华、排华思潮抬头。
此次事件中,在西方话语占据主流的舆论场,中国声音显得相对微弱。具有双语传播能力的中国媒体数量有限,导致外交部外宣工作负担过重;在世界主要互联网平台发声的国内民众也只占小部分,难以抵抗西方舆论浪潮。因此,一是要加快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步伐,鼓励一批立场坚定的一流媒体开辟或加大双语报道力度;二是要发挥民间舆论的作用,适当开放国际网络空间,让中国民众在世界主要网络平台上主动传播中国抗疫故事和中国精神。(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