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何亚非:荐《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何亚非:荐《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

发布时间:2020-04-10 作者: 何亚非 

王义桅著《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按照国内之问、西方之问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问三个方面,从学理、心理、事理、情理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探讨“一带一路”如何绘好工笔画的根本问题,令人耳目一新,颇有启发。

作者何亚非系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本文刊于2020年第四期《丝路瞭望》。


王义桅著《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按照国内之问、西方之问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问三个方面,从学理、心理、事理、情理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探讨“一带一路”如何绘好工笔画的根本问题,令人耳目一新,颇有启发。


世界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跌宕起伏的前期。“一带一路”倡议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八个年头,成果丰硕,前景看好。


“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它追求在国家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与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的丛林法则形成鲜明反差。“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务实之举,既有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又有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根基。


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处于十字路口,西方经济新自由主义日薄西山,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汹涌,全球治理体系亟须结构性改革。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化面临何去何从这一关键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聚集东方,而“一带一路”代表的互利共赢思想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共识”。


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凸显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台。其中,中美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乃至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了“G2”的概念,暗示中美进入共生时代。中美都不赞成这样的提法,尤其在美国对华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美国不可能将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部分让渡给中国。在大国难以达成新共识的当今,全球治理面临重大挑战,缺乏活力和新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创新”既说明其与之前中国国际合作路径有所不同,更体现了理念的超越。原有治理模式存在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而“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和共享”,符合古代丝绸之路和如今合作互利共赢的深刻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缺陷的补充。现有治理体系本质上由西方主导,导致了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和国家间和一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帮助其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绝不是挑战国际体系,而是考虑如何让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通过“创新治理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以完善现有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实质上是中国力所能及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凸显了中国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援助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转变。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在中国的力推下,发展议题首次纳入全球治理议程。


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需要更多的符合各国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延伸将提供全球治理的成功经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