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3 作者: 张敬伟
本次德州枪击案的嫌烦更具有明显的白人至上特征,据美国媒体CNN报道,警方从凶手那里得到一份“宣言”,称其支持今年3月份白人枪手对新西兰清真寺的袭击。虽然嫌犯行凶动机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证实,但美国枪击案开始慢慢异化变味--即从个人报复社会的暴力行为染上了种族主义的病毒。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10日《侨报》。
8月3日那个周末,不到一天时间,美国连续发生两起枪击事件,酿成31死51伤的惨剧。总统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5天。
值得一提的是,匹兹堡枪击案凶手曾发表反犹言论。本次德州枪击案的嫌烦更具有明显的白人至上特征,据美国媒体CNN报道,警方从凶手那里得到一份“宣言”,称其支持今年3月份白人枪手对新西兰清真寺的袭击。虽然嫌犯行凶动机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证实,但美国枪击案开始慢慢异化变味——即从个人报复社会的暴力行为染上了种族主义的病毒。就此而言,美国枪击案不再是简单控枪的法律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客口水战的作料,而是一个动摇美国国本的结构性难题。
糟糕的是,特朗普总统的反应毫无“个性”——这和他爱憎分明的内政外交立场形成鲜明对比。针对此次枪击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回应称:“埃尔帕索的枪击事件非常糟糕,从报道情况来看非常严重,当地政府正在会同执法部门进行合作处理,联邦政府也给予会全力支持。”压力之下,特朗普不得不“一致谴责种族主义、偏执与白人至上主义”。
但特朗普并未触及控枪这敏感问题。因为特朗普本人是坚定的持枪派,而且支持持枪者大都属于支持共和党的美国保守白人群体。这也正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在2020年大选陷入两党角逐之际,特朗普更是不敢在持枪问题上松口。否则,这不仅破坏他的政策根基,也模糊了两党政策界限。因此,在持枪问题上和民主党死磕,和舆论场硬怼,是特朗普一贯的风格。如此,才能更加坚定持枪派对特朗普的支持,才能树立其为传统白人声张利益的形象。
故而,特朗普对凶手的谴责和对死者家属的抚慰,都是政治上的场面话和场面活,认真不得的。如果说奥巴马时代遇到枪击案就提控枪是无可奈何,特朗普甚至会以枪击案强化其持枪更安全的理论。
从去年的匹兹堡枪击案到如今的德州枪击案,这些枪击案开始染上种族主义病毒。特朗普对此是难辞其咎的——其移民立场和美国熔炉国家背道而驰,其在美墨边境修建边境墙的孤注一掷则使美国成为一个封闭国家,其对孩童都不放过的政策更是严重侵犯了人权。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连其妻子和女儿都看不下去。在此情势下,白人至上主义者,自然是受到了鼓舞,用暴力对付其他族裔也就顺理成长了。
更可怕的是,近日特朗普为了大选需要更是对非洲裔民主党议员进行了种族主义的污蔑,称他们“恶心有鼠患”,要他们回到“老家”。前总统奥巴马联合149名黑人对特朗普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特朗普的种族主义开始蔓延至政治领域,当民主党议员和前总统都难以摆脱种族主义歧视时,普通的少数族裔权益自然难得保障。因此,特朗普的言行将鼓励少数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全美制造更多暴力行动。
美国枪击案不会是第一次,一旦染上种族主义病毒,受伤害的将是更多少数族裔弱势群体。这已经不是控枪不控枪的问题,而是美国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熔炉政策还是回归上世纪中叶的种族歧视政策。如果特朗普连任成功,“美国梦”将变成“美国噩梦”。
特朗普的持枪政策也很鲜明,他认为拥有一杆枪不仅是个人权利而且会更安全。而且,在连续的枪击案发生之后,美国民众的恐惧和媒体的愤怒并未形成引向白宫的力量。美国本土的枪击案,无论现场多么惨烈,美国人似乎并未将此视为严重的政治问题。因而,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掌权,频繁和惨烈的枪击案都不会给他们带来致命影响。总统们在谴责凶嫌和苦主们慰问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随着美国枪击案越来越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美国宪法里的持枪权力,不应成为不能碰触的政治正确。尤其是民主党和主流舆论,应该密切关注美国枪击案的新动向,通过行动让美国人相信枪击案不在是简单的暴力事件,而是影响到了美国的国本和精神。
基于政治目的的特朗普政府,放任种族主义政策,这是美国持枪案变味的主因。解铃还须系铃人,白宫“三观正确”也许不会避免枪击案,但不会让枪击案染上种族主义病毒。(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