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贾晋京:疫情之危激发中国经济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贾晋京:疫情之危激发中国经济之机

发布时间:2020-02-26 作者: 贾晋京 

新冠疫情中,许多变化正在重塑人们对生活的想象力,例如通勤压力下降了,远程办公增多了;出门购物减少了,网购频率增加了;集中上课取消了,在线课程丰富了……

作者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本文刊于2月25日北京日报。


新冠疫情中,许多变化正在重塑人们对生活的想象力,例如通勤压力下降了,远程办公增多了;出门购物减少了,网购频率增加了;集中上课取消了,在线课程丰富了……


曾经熙熙攘攘的街市显得冷冷清清,的确引起关于经济下行的担忧,然而判断疫情如何影响经济,不仅要看“切面”,还要看全面,才能形成理性预期。


需要看到,疫情虽然减少了人群聚集,但并没有减少人们的忙碌,中国人民对工作、生活、学习的热情没有降低,只是具体形式发生了转变。也就是说,人们进行工作、生活、学习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活动总量,未必会有多少损失,而在具体形式转变中,则蕴藏着下一步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


试想,为什么人群不再聚集了,人们依然可以换个方式去工作、生活、学习?那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能力,并且能够支持从线上到线下工作、生活、学习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平台也早已普及。而疫情实际上证明了拥有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最大市场所具有的超强潜能。


近日来,中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疫情正在得到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却呈蔓延之势。假如世界多个国家也将经历一轮“疫情周期”的话,则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广泛的新体认。例如,疫情出现之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口罩等防疫物资产能就在中国,而疫情则使得中国一些原先不生产口罩的企业迅速形成了口罩产能。假如其他国家也出现口罩需求暴增,将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实际上,口罩只是全球海关进出口统计标准中5052种商品中的一种,中国在超过1700种也就是三分之一以上品种中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这是全球产业格局的反映。中长期的产业格局不可能因为疫情的短期冲击而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反而有可能更加凸显。


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看,新冠疫情都有着“危”与“机”两方面内涵。疫情使经济中的结构性特点更加显露并得到发挥,从而具有了在下一步转化为优势的契机,成为激励中国再前进的发展机遇。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社会诸多潜能将被激发,带来商业和经济环境的新一轮变革。


经济形态上,创新引领将更加突出。疫情期间出现的“上亿人在家炒股”现象,已经使科技创新成为热门投资领域,预示着下一步将出现科技投资浪潮。同时疫情也使人们对科技走进日常生活的期盼度进一步提升,一轮科技引领的经济周期已隐然可见。


商业模式上,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疫情期间出现的“大数据定位周边疫情”应用,使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获得广泛认知。而大数据最大的用处,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以数据为“粮食”实现自动化,数据约“大”,智能就越强。目前5G等技术升级大规模到来,可以预期,疫情之后,原始数据生成能力的提升将使人工智能在商业上应用更加广泛。



销售渠道上,线上线下将重新定义。疫情期间出现的“无接触配送”现象,使“网购”中的“最后一公里”被重新定义。疫情之后,快递柜、快递终端站点乃至“无人化超市”等事物将更加普及,“线上”将不再是“线下”的补充,而是朝着结合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产业组织上,“平台化时代”已显端倪。疫情期间出现“企业共享员工”现象,使“企业存在的意义”成为时代命题。“企业”代表着“平台”而非“场所”的含义更加凸显。而反过来,一个平台却不一定是企业,可以是企业的集合或个人的集合。“平台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趋势并未因此改变。针对“防疫情、抓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经济在疫情中的“逆周期”运行提供支撑。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将迎来巨大的新机遇。(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