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喻新安:地方智库在国际发声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喻新安:地方智库在国际发声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0-01-19 作者: 喻新安 

我国的地方智库大体有五个方面的力量组成:高等院校、党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地方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发声方面,地方智库也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任务,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编者按: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出席本次论坛并就相关议题撰写论文,本文刊于2019年12月20日中国网。


当前,我国的地方智库大体有五个方面的力量组成: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社科院、科学院、有关厅局的研究所等)、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党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研究中心等)、社会智库(社科联、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及企业智库、民间智库)。地方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发声方面,地方智库也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任务,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内涵、地位和意义


1. 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内涵。所谓地方智库的国际发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方智库及其专家,对国际国内宏观层面的问题,发表意见,提出看法;二是地方智库及其专家,对地方发展、地方问题,在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讲好中国的地方故事,发出中国的地方声音。地方智库的国际发声的形式,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地方智库名义,通过举办国际论坛、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承担涉外研究课题等形式,发出地方智库的声音;二是地方智库研究人员以个人名义参与国际性学术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言。


2. 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地位。地方智库在我国智库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在某些研究领域的优势更为明显,作用更为突出,是我国智库国际发声的重要依托力量,其在国际发声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譬如东北亚问题,东盟问题、涉疆涉藏问题,以及区域发展等,一些地方智库在占有资料、熟悉情况、研究的专业性等方面就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有一些地方智库专家是某些领域中国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专家,如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等研究领域,最知名和权威的专家就在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有些地方智库专家长期从事所在区域发展模式、发展经验的研究,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比一些全国性智库的研究更有新意,也更接地气,其国际发声也更有公信力。


3. 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党委对提高我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提高地方智库国际发声影响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国际话语权。河南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传播能力;重视学术传播和交流平台建设,提升中原智库论坛等平台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哲学社会科学机构设立或参与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国际性学术活动,打造河南对外学术交流的高端品牌和标识名片。总的看,在新的形势下,地方智库的国际发声,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话语体系的重要支点,也是深化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趋势和特点


近年来,我国地方智库在开展国际问题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下面,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一下我国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趋势和特点。


一是高端性。郑州师范学院是郑州市属高校,该校于201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专业智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连续举办了以“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首届国家中心城市高层论坛,和以“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为主题的第二届国家中心城市高层论坛,并组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30多个研究机构,先后创研出版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蓝皮书》(2018、2019 中英文版),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向全世界讲述中国城镇化的故事,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成就和光明前景。特别是由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创研出版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蓝皮书》英文版,在内容选择上,注意反映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和变化,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蓝皮书》2019 中英文版在反映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新增了成长性指数,并以这个指数对9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测度,评价结果显示,原来处于第三梯队的郑州和西安和处于第二梯队的成都、武汉,成长性指数明显高于第一梯队的上海、北京、广州和处于第二梯队的天津、重庆,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趋势,而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发展趋于平稳,其中,郑州成长性的总分值是0.3439,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第二位是西安,总分值为0.2353。这种动态的研究和呈现,有利于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是专业性。2016年11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了“‘一带一路‘与民族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的专家分别作了题为《造型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一带一路”下的艺术市场:功能与基本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对文化艺术人才的社会需求》的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专家作了《世界遗产中的中国文化》《民族陶艺创作和市场开发》的演讲。此次国际研讨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艺术合作交流,起到了牵线搭桥的积极作用,对各国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了解和借鉴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7月,由郑州大学、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中美城市化、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美国马里兰州前州长MartinO'Malley作了题为《美国在气候变化中的领导作用:城市和州向前推进》的报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RobertOrr作了题为《解决全球和国家挑战:管控多利益集团的演变》的报告;。特别是河南学者谷建全、裴志扬分别作了题为《河南城镇化与绿色低碳经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报告,分析了河南城市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以国际化的视野探讨了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有关问题,他们的发言,对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内陆大省河南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进程和遇到的挑战,有很大帮助和启示,受到与会外国专家的称赞和好评。


三是多元性。201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承办了第六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兴技术在市民数字服务、可持续城市和未来物流中的应用”,来自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牙买加、巴巴多斯等14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来自泛美开发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的官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国家级智库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长通实业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代表,以及在郑州的主要媒体代表,共约200人受邀与会。这是继2015年第二届在京举办、2017年第四届在沪举办后,“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参与的专家,都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会议专门推介的新兴技术服务市民社会的“郑州模式”以及宇通客车的绿色发展理念,引起拉美国家许多专家的广泛兴趣,很好地传播了新兴技术服务市民社会的中国做法和经验。


四是持续性。自2009年至今,由河南大学举办的“ ‘黄河学‘’高层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海内外研究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以及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国际平台。如2017年6月,召开了“第九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轴心文明交流互鉴与包容性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6月举办了“第十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气候变化、黄河变迁与中原文明嬗变’国际学术研讨会”。该论坛致力于“黄河学”和黄河文明的研究,有力支撑了相关学科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文明探源和世界文明比较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使河南在黄河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了解。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黄淮学院主办了“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目前该论坛已举办五届,共有参会单位900多家,其中国内高校813所,行业企业388家,教育主管部门83个,政府部门65个;另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芬兰、印度、荷兰、韩国等14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2所高校参会。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该论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品牌性论坛,成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五是协同性。为深入贯彻十九大关于城市群及城镇化建设精神,推动城市群、城镇化及相关公共政策国际交流和研究,由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协办的“城市和公共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在郑州召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Geoffrey Hewings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Mark Patridge教授、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Craig Maher教授、乔治梅森大学Laurie Schintler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Guy Robinson教授,与我国专家学者一起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多家智库共同聚焦城市与公共政策问题,相互支持、协同合作的产物。会议为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国际平台,也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制定相应的城市和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是广域性。2016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了“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希腊帕特雷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与会专家分别从传统文化、身份认同、政治认同等角度阐述了国家认同的概念、内涵、意义、实现途径等。2016年10月,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在郑州召开,与会者就“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英两国的合作路径、重点领域、关键项目、推进措施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搭建中英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交换了意见。


2018年10月,由郑州大学等主办的“第四届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英国、瑞士、印度、巴基斯坦、马里、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内5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河南跨境电商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加深了国内外学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政府、学界和企业间的相互协作。


三、提高地方智库国际发声影响力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建立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为此,地方智库要把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纳入智库影响力的评价和考核范围,进一步增强国际发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2.建设中外智库交流平台。要围绕国内和区域内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地方智库与国外高水平智库的合作研究,通过举办高层智库论坛、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地方智库成果发布品牌。对发生在地方的群体事件、舆情和新的经济社会现象,地方智库要有政治敏感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时予以解读、回应和引导。在事关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地方智库要发挥好回应社会关切、引导主流舆论、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


3.聚焦社会急需,确定主攻方向。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结合地方实际,发挥地方智库的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地方智库人才团队和项目设置,凝炼地方智库建设的主攻方向,力求在区域发展、区域治理、区域合作、区域竞争等重要领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的主攻方向和智库产品,赢得区域问题国际发声的话语权,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地方故事做出积极贡献。


4.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要努力打造地方智库品牌,带动地方智库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要以学者为核心,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高端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要以机构建设为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地方新型智库机构;要以项目为抓手,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地方智库应用研究项目质量;要以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拓展转化渠道,提高地方智库服务现实的能力和水平。


5.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组织形式。在国际发声方面,地方党委和社科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地方智库几路大军的统筹和组织,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要制定和实施地方智库"走出去"计划,加大地方智库对外合作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区域问题研究基地,扶持一批在地方发展方面有深厚造诣和影响力的智库专家;推动地方智库与国外一流智库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创建有区域特点的高品位国际论坛,形成和完善地方智库国际发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