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赵穗生: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是一种"过分反应"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赵穗生: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是一种"过分反应"

发布时间:2019-08-22 作者: 王镜榕 

近期以来,由美国前政要、学者、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致总统特朗普及国会联名公开信引起美国各界持续关注与讨论。日前,在公开信上联合署名的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赵穗生就相关话题接受了独家专访。

赵穗生系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21日中宏网。


近期以来,由美国前政要、学者、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致总统特朗普及国会联名公开信引起美国各界持续关注与讨论。公开信以"中国不是敌人"为题。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8月5日,联署人数已从最初发表时的100名上升至187名。


公开信指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这种做法或将孤立美国。该信强调,所谓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恐惧被夸大了,中国参与并维护国际体系以及携手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至关重要。


这封公开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前美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美国务院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和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傅高义执笔。


日前,在公开信上联合署名的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赵穗生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网独家专访。


中宏网记者:在中美关系呈现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背景下,中美经贸谈判将面临怎样的特殊复杂性?


赵穗生:中美贸易战是这些年矛盾积累的总爆发当中的一个方面,而且,他跟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换言之,这个贸易战本身尽管从经济学上来讲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它会成为一个很难找到双方都能够妥协,或者都能够接受的折衷方案。


所以,当前这种谈判也好,互相威胁也好,相互施压也好,都是各方面矛盾的一种爆发,或者一种表现。它的解决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在某一个方面大家相互妥协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呈现相互连接,剪不断理还乱的大变局,在此大背景下,贸易谈判走走停停,前进后退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所以,要很快找到贸易战解决的方法现在看来是越来越困难。


在此背景之下,中美贸易谈判走向僵局或者出现反复,也就不足为怪。反而,如果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妥协的方法反而有点不够现实,也难以为继。


但是,这样一种走向僵局,或者贸易战的长期延续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美两国的利益,不仅仅是伤害中国的利益,也伤害了美国的利益,使美国很多有一定理性认识的学者,或者前政要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忧虑,越来越多的不安情绪。在此背景之下,在美国国内最近出现对华政策当中前段时间所谓共识的一种挑战。


这可以视作美对华政策反思的再反思,即,此前美对华接触政策的反思,认为美国接触政策40年来没有达到美国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美国要改变战略,对中国进一步采取强硬措施,丢掉对中国的一些幻想,所以,反思的结果就产生刚才讲的中美关系的新变化。


这种反思产生的政策层面的变化,被特朗普政府推向极端。这个极端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过分反应"。这种过分反应,包括脱钩、新冷战、相互为敌等这样一些极端的政策措施,包括贸易战这样的极端措施,在美国的很多中国问题学者还有前政府官员看来,达不到政策目的。


中宏网记者:这次的美百名学者的联合署名公开信就表达了这样的立场和诉求,您怎么看这封公开信在思想和政策主张的新进展?


赵穗生:换言之,这些人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没有完整的战略,并不仅仅是不可预测,变化无常,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根本就没有一个理性的目标,也没有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的政策途径。所有这些,都不仅是对中国的伤害,也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伤害。在此背景之下,就出现对前段反思的再反思。


但是,这个反思的再反思的观点,和五六年之前那一种接触政策,虽然有延续性但是也不尽相同,而且遭到了强硬派的迎头反击,也就是说那些前军人,前情报官员们所起草的新的百人签名信的反击,究其实,就是支持特朗普对华强硬政策。


在这个新的情势之下,出现对华政策新的大辩论,这个大辩论可以明显看到三种观点,一种就是超级鹰派的观点,这个强硬派的观点,以100多名的前军人和情报官员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观点,这个超级鹰派的观点在美国,因为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非常强势。


与此相对立的学者和前政要、企业家所起草的百人签名信,后来又延续第二批签名,和超级鹰派是对立的。但他们或许不认为自己是鸽派。因为鸽派在对华辩论中处于非常守势的位置。


因此,这些人的观点,可以说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批评派。他们批评特朗普政策。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又同意对中国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其实,他们这两方面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使用高压政策,把中国作为敌人就能够达到美国的政策目标,超级鹰派认为他们这么做就能够压迫中国,迫使中国做出改变,达到他们的目标。而所谓的批评派认为这是做不到的。而且中国目前也不可能对美国产生他们所认为的"威胁"。


这两派之间其实还有一个中间派。这个中间派以二月份改变路径的这样一些学者为代表。他们同意对中国要更加强硬。但是,认为特朗普单枪匹马与世界为敌,与中国为敌是达不到目的的。我把他们暂且称为温和鹰派。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签批评特朗普政府的信。他们认为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应该仅仅责备美国方面。鸽派的观点对美国政府批评比较多,尽管他们也批评中国。但是他们是所谓的自我批评比较多一点,对美国政策的批评较多一些。所以,这些所谓中间派,或者是温和的鹰派,他们对这种关系发展对中国的责备在很大程度上大于对美国的责备。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情特朗普对华强硬的政策方向,但是,他们不同意他的政策手段,认为这种政策达不到目的,所以要改变路径来维护美国的利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样一个政策辩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一种知识层面、学术政策分析层面进行。对于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本身目前为止没有直接影响,甚至于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特朗普本人完全是我行我素,不必说这样一些学术观点,即使他的幕僚的很多观点,只要跟他有一点不合的地方,他根本也是不愿意听取的。(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