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连线10位智库专家,为战“疫”取得最后胜利出谋划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连线10位智库专家,为战“疫”取得最后胜利出谋划策

发布时间:2020-03-08 作者: 人大重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组织各方力量为抗“疫”出谋划策。继10位外国政要名流催泪声援,我们与中国人一起……暖心声援后,人大重阳与中国网合作推出“智库看疫情”专栏,邀请10位国内政商学界资深专家观察疫情对大国关系、周边外交、中国经济和治理体系等影响,为疫情防控及下一步的统筹安排建言献策。

本文由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部门策划,杨云涛、任巍、武音璇、张灏筠、张婷婷、郎杰、傅碧涵参与采访整理,杨清清审校,本文刊于3月8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组织各方力量为抗“疫”出谋划策。继10位外国政要名流催泪声援,我们与中国人一起……暖心声援后,人大重阳与中国网合作推出“智库看疫情”专栏,邀请10位国内政商学界资深专家观察疫情对大国关系、周边外交、中国经济和治理体系等影响,为疫情防控及下一步的统筹安排建言献策。以下为文章精编:


疫情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疫情是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安全的重大考验和挑战。在互联互通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面对中国疫情,美国的态度将呈现两面性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美方有意愿与中国共同合作应对疫情,但另一方面遏制中国发展的“脱钩战略”也依然在推进。美国大选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对美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对此,我们要冷静观察、清醒认识,有些事情不一定急于下结论。


中美关系的走向目前尚不明朗。“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美国一些人士不断鼓吹的论调虽然尚未成为主流思想,但对美国正在制定的对华政策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战略定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美作为两个全球大国,两国合作则事半功倍,两国相悖则事倍功半。“病毒无国界”,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至关重要。中美应该建立事关公共卫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协商协调机制。不管以后疫情发生在世界哪个国家,中美都有责任共同参与抗击疫情,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这证明中国在卫生治理领域是有能力的。通过这次疫情,中美都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尊重其决定,并继续给予世卫组织坚定的支持。(全文刊于2月20日中国网)



我作为一名曾长期在俄罗斯工作过的外交官,十分注意俄罗斯在中国遇到困难时所作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包括官方和民间的。俄方种种举动,都体现出俄政府和人民致力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意愿。


现在,随着疫情的发展呈现出来的严峻局面,许多人都担心中俄经贸关系会因此受到影响。但俄方以十分肯定的口吻表示,俄中经贸合作是长期的,不会受到影响,相反,还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动力。


2月8日,《俄罗斯报》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中俄经贸合作面临新发展机遇》的文章,引用了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和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与宏观经济部长格拉济耶夫的分析,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对中俄经贸合作造成严重影响,反而将会催生双边合作的新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形成了“共生链”。中国东北地区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月15日,俄媒报道称来自中国的满载新鲜蔬菜的17辆大集装箱货运车,通过边境口岸运抵俄滨海边疆区。这是俄方限制中方人员出入边境口岸俄方一侧后第一次大批量从中方采购物资,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


中俄双方多年来在一些方面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有需求、互为满足的局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把两国比邻地区建设得更好。(全文刊于2月20日中国网)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并没有改变中美战略上的紧张关系,也没有改变美对我政治制度的看法和在战略上进行压制的方针。这当然也影响到两国政府间的抗疫合作,但它影响不了美国民间包括医疗专家对中国的支援。


疫情对经济、中美经贸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参考英国在华商会2月中旬的调查显示,97%的会员表示疫情对在华经营带来直接影响,其中54%认为有重大影响。39%的会员表示难以做出投资决定,22%的会员表示推迟做出投资决定。但绝大多数会员认为疫情会过去,一切会恢复正常。只有27%的会员表示不知道何时能恢复正常。但几乎所有会员都说不会离开中国。估计美国企业反应也相似。美企是否会撤离中国取决于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布局,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收益,不取决于暂时外部疫情。因此,至少绝大多数在华美企暂时未出现撤离的动向。


第一阶段协议涵盖的是中美贸易战中比较容易解决的部分,难点和更深层次矛盾留给了第二阶段。尽管中美贸易战打了两年,但中美关系总格局依然没有变,即斗争一面和合作一面同时存在。只是斗争一面强化了,更深层次、战略性的矛盾突显了。但合作不会消失,因为这是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决定的。这是客观经济规律,不以政治家主观意志为转移。今后的方向仍然是斗争和合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文刊于2月21日中国网)


疫情对周边外交的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引起中亚民众的严重不安和过度恐慌。当地政府反应较快,且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统均公开表态,明确支持中国所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相信中国能够打赢这场战役。土库曼斯坦总统通过中国驻土大使明确表达对中国抗疫的支持态度,称赞中国有大国担当精神。


中亚国家对我国公民采取友好态度,不严格禁止我国公民进出国境,这本身既是一种自信表现,也是支持我方抗疫的具体行动。


不得不承认,疫情对我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众所周知,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合作近五年来已达到十分紧密的程度,有些产业链已经形成,合作的范围在扩大,客观上需要更多的人员交往。但目前的疫情却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当然,疫情是短期的,但对它的后遗症还需早点制定“药方”。


通过这次疫情,中国与中亚各国可重新审视并广泛开展在医疗卫生、综合防治疫灾(包括自然灾害、蝗灾)等各类领域的务实合作。如从此处着手,可将坏事变好事。无论从地区看,还是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的命运都已经结成共同体。(全文刊于2月24日中国网)



关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新型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持续推进?我认为,疫情暂时不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对巴基斯坦经济的现实负面影响也属轻微。


中巴经济走廊第一期收获项目已经完成了13项,其余9个项目仍然在建。在巴境内从事走廊项目工作的中国公民多数已于1月下旬回国探亲。目前走廊项目面临两难处境:若这些工人快速返回,则巴政府以及卫生防疫部门担心他们携带病毒返巴,导致巴基斯坦出现疫情。而如果这些参加走廊项目建设的中国公民不能如期返回,则将对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延误。不过,当地巴基斯坦熟练的劳动力现在接受了良好的培训,并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参与了许多项目。因此,中国工人的短暂缺席将不会中断这些项目的执行和推进。


相信疫情过后,中巴经济走廊会持续推进。目前来看,中巴经济走廊未来合作也有不少新亮点:第一,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合作还会继续深入,巴方主动提出了四个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第二,中国将在教育、保健、水利、灌溉技术和职业教育以及扶贫等六个领域中,在俾路支斯坦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等两个巴基斯坦最不发达地区实施不同的发展计划。相关联委会已经着手进行这些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全文刊于2月25日中国网)



我国全民参与的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中东地区国家对我国的抗疫阻击战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行动,向中国提供急需的物资援助。官民联动、行动迅速是这次中东国家支持中国抗疫的一大特点。


我们特别高兴地注意到,中东国家媒体对中国的抗疫工作报道客观、公正,对中国政府在抗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赞扬。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情感沟通、理性说服、价值共鸣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专业记者还是普通自媒体人,都在为前线防疫人员鼓与呼。讲述真实的故事,让信息发布速度跑赢谣言传播速度,在讲好故事中增强夺取战“疫”的信心,体现的是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遵循差异化原则,有指向性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精神,这样的故事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科学地、全面地、客观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向世界公开我们掌握的疫情信息和防疫举措,这本身就能够消除外国对中国的疑虑猜忌。三是遵循通俗易懂原则,平实有亲和力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疫情对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交流合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和影响,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友谊与合作才是长久的。经过这场共同抗疫的淬炼,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关系将更加坚固,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步伐会更坚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为第二作者,全文刊于2月27日中国网)

请点击查看全文


疫情对中国经济及治理体系的影响



避免冲击信心与疫情防控同样重要,党和民众的信心是战胜疫情的保证,信心要体现在执行力上。


首先,地方各级政府是提振信心的主要传导枢纽。要将中央精神落实到位,政府首先要有信心,措施得当,勇于承担风险。政府要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而不要增加各种繁琐审批、备案。


其次,各行各业研究对策减少损失,增加人们对后期经济韧性的信心。各行各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抓紧恢复生产营业,增加经济韧性,方便居民生活。


再次,保证物流配送,防止消费者失去信心而抢购囤积。道路封闭影响的物流对于新冠战“疫”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只会造成更大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要保证民生的物流配送更畅通,避免使消费者失去信心而抢购囤积。


最后,对疫情情况进行评估区分,有条件地区复工复产保障信心。疫情大爆发的情况下,采取严防死守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但目前必须区分疫情重灾区和轻灾区,其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疫情防控能力评估较高的地区保证生产,提供充足的商品才是对武汉等严重区域最大的支持。静止休克不能再继续,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刻不容缓。(全文刊于2月21日中国网)



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政府以及经济金融主管机构多措并举,为恢复经济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银行自疫情发生以来抓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安排专项再贷款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为支持抗击疫情也采取的一系列举措。2月15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指出,国际收支形势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响而轻易发生改变,未来中国国际收支仍有基础、有条件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中国政府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努力,在财政金融领域也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她认为疫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下行风险”,但她相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快速反弹。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IMF的合作,加强与其广大成员国的合作,打赢这场抗疫战,为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愿意和IMF就中国政府抗击疫情的经济金融政策和措施充分磋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国政府抗疫的所有政策和措施是充分透明的,我们也愿意通过IMF向其他所有成员国通报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同命运共呼吸,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建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文刊于2月23日中国网)



当前的疫情防控进入一个胶着对抗的阶段,控制传染链的无序扩大是重中之重。具体建议两个方案考量:对人群聚集地,要做好防控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角,更不能留“好忘角”。其次,在宣传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创新。要让民众了解新冠病毒传染性强的特点,达到引起民众重视的目的。


这次“疫魔”从爆发到消除,过程相当复杂。不仅给中国民众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冲击。但是这些冲击是短期的、有限的,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第一,这次疫情没有伤到中国经济的“元气”,只是受到一点“皮外伤”,并没有造成“伤筋动骨”的严重程度。第二,中国经济基础坚固,经济发展模式灵活机动,适应能力极强,有足够的柔性和韧性,经得起危机的冲击。第三,在疫情过后,中国市场极有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高峰,也会出现“爆发式”投资的高潮。


为了铭记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奉献精神,为了铭记为战胜这次“疫魔”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为了铭记世界科学界携手并肩作战,我们应当设立一个“国家防疫纪念日”,时刻提醒我们关注生命健康。在武汉建立一个“抗疫纪念碑”,以纪念那些在抗疫战争中付出宝贵生命的白衣天使和数千名民众,让他们的精神永存!(全文刊于2月26日中国网)



对美国和西方有人利用疫情事件来攻击中国,落井下石,有的时候我们大概也就只能听听而已,大可不必特别在意。即使是从中美这对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来看,最终的走向也是取决于两国各自怎样解决好自己内部的发展问题,包括对各自的治理体系的调整和改善。


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发展阶段,未来的主要挑战仍然是怎样解决好自己国内的问题。归根结底,中国的发展不是由外部世界怎么看中国决定的,而是由中国会怎样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前行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治理体系能不能与时俱进,并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的能力。


武汉疫情的发生,以及此后的应对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我们对自身的客观认识,一直都是我们找到符合中国发展实践的解决方法的关键所在,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们仍然需要向国外学习借鉴,但大规模地学习已经不再现实,只能摸索着向前走,但行走的速度又不能太慢。这在考验着我们的体制与时俱进不断及时调整的能力。


中美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竞争的关系,我们要揭露美方一些人的阴招损招,但大可不必采取一种与美国死磕、死怼的态度。如果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并且通过改革不断增加治理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走在前面。(全文刊于2月22日中国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