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8点文本精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8点文本精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发布时间:2020-01-16 作者: 人大重阳 

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此番协议的达成,代表着两国愿意对等、互谅、理性地解决横亘在面前的重大分歧,体现了两个全球强国的责任与担当,努力让两国关系远离“修昔底德陷阱”,同时也符合中国、美国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美经贸摩擦追踪”课题组,执笔人为王文、周洛华、贾晋京、卞永祖、曹明弟、刘玉书、刘英、杨凡欣、王鹏、关照宇、刘典、陈治衡、张洋等,本文为独家首发于1月16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此番协议的达成,代表着两国愿意对等、互谅、理性地解决横亘在面前的重大分歧,体现了两个全球强国的责任与担当,努力让两国关系远离“修昔底德陷阱”,同时也符合中国、美国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结合协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合作”一词提了42次,“交流”14次,“美国确认”28处,“避免”8次,“竞争”8次,进而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此份协议:


一是“对等”:协议把双方放在对等地位,而非设置出一个重量级选手对轻量级选手的擂台。与谈判起点上美方提出的全是不对等、单方面要求相比,这份艰苦谈判取得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更属不易。


二是“尊重”:协议内容体现出双方相互尊重对方制度和法律体系、尊重对方诉求的原则,犹如两个大侠过招,需要营造出一个两国博弈“不许用阴招”的合规竞争的国际氛围。


三是“理性”:尽管过程曲折,但双方朝着通过谈判桌解决分歧的方向在努力,终达共同认可的协议。虽是第一阶段,接下来的谈判更艰难,但这本身就为双方今后以共同“入场”而非绕道“场外”处理问题、理性谈判而非单方面动作塑造了出良好的平台。


事实上,协议文本中许多被美方视作中方“承诺”的内容,其实是6年多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就提出要实现的目标,中方只是在协议中“重申”了坚定决心,而协议签署为中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协议中也看到, IMF等国际机构作用与影响在提升,无疑是在巩固了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防范并提前化解了世界经济失速各国陷入贸易保护的重大风险。


当然,一些民众可能会有些担心金融开放的内容,诚如文中所说,中美金融是对等开放。开放也将倒逼中国金融深化改革。所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一阶段协议只是中美博弈常态的一个休止符,两国分歧不可能有“一劳永逸”解决方案。中国未来要“恶补”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系列“课程”,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推动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造福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协议第一、二章,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保护,双方双赢!


从协议第一、二章关于支持产权和技术转让的内容总体来看,强调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要求对等,有利于加强彼此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对于中国方面,加强知识产权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倒逼国内企业改革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的自主选择。这里有四大看点:


一是权责对等,互信合作的支持产权和技术转让,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升级和成为世界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协议第一章就是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达成的共识,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义务要求对等平衡,不仅保护美国企业,让更多国外知识产权进入中国,更有利于保护中国企业,激励保护创新,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为未来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国获取平等待遇奠定了基础。在第一章知识产权部分第二点即强调了“双方应确保公平、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对于依赖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方个人,对方应确保为其提供公平、平等的市场准入。” 近年来,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但受到美国方面的扼制也是公开的事实。本协议开篇即强调了“公平、平等的市场准入”,为下一步我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开拓相关市场、防止“美国陷阱”继续发生奠定了基础。


三是敲掉了美国“造谣”“诬陷”中国企业的基础,强化了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合法性,为我国产业升级、在全球制造业“微笑曲线”中向高附加值转移创造了条件。在知识产权方面,全文六次强调“美国确认,美国现行措施给予与本条款规定内容同等的待遇。“主要涉及到侵犯商业秘密责任人的范围、民事程序举证、药品相关知识产权及数据、一般市场准入相关的地理标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我国高精尖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争取到“同等待遇”是下一步发展的前提。


四是中美未来科技合作的日益密切,是彼此发展的必经之路。近日,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撰文称,在全球十大科研资助巨头中,7个来自中国,3个来自美国,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国资助的出版物数量是美国资助数量的3.5倍。此外,从2014—2018年,由中国资助的出版物数量增加了近200%;而由美国资助的出版物数量只增加了不到50%。事实表明,美国单方面的技术扼杀意愿是把双刃剑,对其自身也会构成巨大伤害。这也是本协议开篇两章即强调专利技术和技术转让的原因,这是两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纽带,也是维系全球未来发展的责任之基。


协议第三章,扩大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助推中国农业提质增效


协议第三章是“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内容,包括中国将购买美国的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等,双方还商议建立促进农业政策交流机制。


中美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双方都关系重大。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美国迫切需要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农产品出口至少是维持其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因此对中国农产品市场预期较高。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及海关总署的公开数据: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可见,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符合其利益。


在市场大幅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农业面临提质增效压力。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升级时期,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化进程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走保护这条路,同时也不能寄希望于同发达国家拼补贴来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中国农业应对国际化挑战,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挥农业区域优势和要素优势,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在保证主粮“自给自足”的安全底线下,通过扩大进口贸易,满足包括奶制品、大豆、玉米、肉类等农产品需求,不仅可以更好满足老百姓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也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更多时间空间。


此外,加大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可以更好地满足生猪扩大生产对饲料的需求,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抑制CPI快速上涨的势头,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提供良好的经济金融条件。



协议第四、五章,加快中美对等开放,深化国内金融改革


本协议的第四、五章对金融服务、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汇率等问题做出了规定。总体上来看,对未来两国在公平、有效、非歧视地参与对方市场达成了共识,双方的责任和权力是对等的、平衡的,相互金融开放将促进我国金融深化改革。这部分有以下6个看点:


一是倒逼中国银行业加快改革。


在协议中,就双方平等互利银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2019年全球银行业排名中,我国四大行的资产规模占了前4名的位置,银行业的总资产达到284.67万亿元,折算成美元超过了40万亿美元,其总资产规模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的特征还比较明显。此次协议中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倒逼企业深化改革,美国确认将及时考虑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相关申请,有利于中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进程。


二是补上中国信用评级服务短板。


现代金融体系中,评级服务扮演这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协议中也是重要内容。目前来看,我国评级机构实力相对落后。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家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世界已经拥有信用评级的银行和非银行企业中,标普的评级分别覆盖了37%和66%,穆迪的评级分别覆盖了其中的80%和78%,惠誉分别覆盖了其中的27%和8%。因此,借鉴他们的服务能力,可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内信用评级服务深化改革,整体提升金融话语权。


三是将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正在成为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养老保险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离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还有距离。因此在协议中,“取消寿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并且允许美国独资保险公司进入上述领域”等相关规定,符合当前改革的要求,外资的进入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市场化的推进,更会利于在制度上的完善。当然,扩大金融服务更多的体现在商业领域的合作中,与资本账户的开放不是同一件事,不会对于我国的金融稳定、养老金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中美金融资产管理(不良债务)服务合作将扩大。


根据协议文本,双方将在资管领域加快合作,尤其允许美方机构可以“直接从中资银行收购不良贷款”,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我国资产管理增长迅猛,截至2018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约124.03万亿元,是2012年的27万亿元4.5倍多,这几年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加快,银行也有越来越多不良债务处理的需求,但是我国资管行业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与国际先进资管机构相比,多数资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加大开放力度,不仅可以引入更多资金,更重要的是促进竞争、加快优胜劣汰。


五是理性解决汇率问题,捍卫了中国货币主权。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汇率很多时候成为问题的焦点。但是,虽然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但是货币政策却涉及到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尤其在目前美元仍然是国际货币的情况下,各国货币都会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人民币自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强调要尊重对方的货币政策自主权,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从我国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安排,也有利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我国没有追求人民币贬值的动机,相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整体上人民币资产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六是提高中国外汇透明度。


中国相关部门多次表明,中国希望有适度的外汇储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的一举一动对其它国家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多,加大外汇透明度有利于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减少对中国的不实误解,也是在向世界大国迈进过程中的必修课。相对于美国以前动不动就挥舞起“汇率操纵国”的大棒,本协议也规定了争端解决机制,如果解决不了,还可以通过IMF在其职权内提供监督和意见,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过分使用其美元霸权的权力。


协议第六章,扩大进口,利在美国,也利在中国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的协议,扩大贸易是重要环节。扩大贸易包括扩大中国对美出口和扩大美国对中国出口,不仅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按照市场原则,扩大双向贸易,有助于推动双向投资,有助于推动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中美两国经济占比在全球为40%,贸易和投资占比在30-40%,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推进器,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背景下,中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而不是脱钩,不仅有助于扩大中美贸易,而且直接稳定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中美两国扩大贸易的前提是美方降低了中国进口关税。今年新加征的3000亿美元的第一部分关税由原来的由15%下降到7.5%,3000亿美元的第二部分关税减免,不再加征。不仅如此,在扩大贸易方面,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指令性指导性计划更不会有财政补贴,扩大中国对美进口,因此在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领域中国对华出口不能达到协议规定的今明两年两千亿美元的进口情况下,就会鼓励美国扩大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扩大贸易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中美贸易从来都是相互的,而非单方面的,扩大贸易有利于中美双方合作共赢。


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TO


中美建交四十多年来,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增长了252倍。伴随中美两国市场的扩大,尤其是中产阶级规模的大幅提升,双边贸易大幅提升,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尤其是近十年来,美对华出口平均增速是美总出口增速的近三倍,是中国对美出口增速的近两倍。


中国进口美国知识产权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中美两国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是中美经济互补性强,满足中美双方利益的结果。以农产品为例,进口肉、棉花等农产品是满足需求、平抑物价的要求。


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特别是非洲猪瘟的影响下,中国猪肉价格高企,导致中国物价水平高企,12月份CPI上涨4.5%。而中美经贸协议的达成,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进口牛肉等有助于缓解中国物价水平,满足国内需求。而美国也是棉花全球第一生产大国,中国作为纺织大国,更多的棉花进口有助于纺织业的发展,降低棉花成本。与此同时,进口谷物主要是用于调节余缺,这并不能影响中国人的饭碗里面端的主要都是中国自产粮食的事实。


图3:中美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在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中国消费升级进口多元化,对于肉蛋奶的消费增加,而中国加大对美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有助于满足人们消费升级。


中美经贸增长潜力大,扩大贸易有助于促进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以服务贸易为例,中美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扩大贸易有助于推进中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增长,有助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加强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倒逼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有助于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中国进口美国的知识产权费双位数增长,而中国到美国的商务旅行和旅游增长快速,两者加总,2020年实现增长128亿美元的增长是轻松满足。

图4:中国到美国旅游消费额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协议第七章,中美争端解决,不是诉诸于军事


协议第七章是关于“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两国将对等落实到有效沟通和执行程序上,旨在大国争端跳出冷战桎梏。一是明确了常态化的中美争端解决方式。规避了历史上大国争端最后升级为政治摩擦、军事斗争甚至滑入长期冷战的风险。这对于当前全球局势,是一颗重要的“定心丸”,锚定了全球未来主体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发展预期,为将来大国双边争端转化为实际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设置了沟通平台。


二是明确了透明化的信息反馈机制,双方致力于减少未来中美竞争与合作中的意外风险。协议第七章中特意强调了“信息请求”的相关要求细节。近两年来中美贸易争端的缠斗的过程,实际上是中美两个大国在竞争中寻求有效合作,建立适应于未来双赢机制的学习过程。但中美双方因文化、工作习惯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此次协议在“信息请求”方面细致的约定足见双方未来建立更高效的沟通,减少误会的诚意,这是一份务实的协议,也为以后进一步双方的沟通、谈判完善了基础性工作。


三是未来中美的贸易争端将进行“中美联署办公”,并为未来双方民间力量,如智库等参与相关工作预留了空间。第七章明确了以后中美贸易合作的日常工作,即设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办公室”将评估双方协议履行相关的具体问题;接受任何一方提交的与协议履行相关的申诉;尝试通过磋商解决争端等。同时还强调了为开展相关工作,各自的“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可以向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政府部门咨询。中美贸易争端以来,不仅是对两国经济发展基础的检验,也考验这两国的智识力量。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局势的新变化,过去两年来,双方都启用了大量民间智识力量参与到双方的沟通、谈判和争端解决过程中来。本次协议的相关内容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同时也侧面反应了,未来中美贸易争端转化为军事、政治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而两国智识和常态化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会成为总体趋势。


结论:协议的价值远不只是两国意义


在将近两年的反复磋商与博弈后,中美两国都从大局出发,正视分歧、管控分歧,终于就两国间的经贸问题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方在恪守原则与展现灵活性之间保持了辩证而动态的平衡。正如刘鹤副总理指出,中方始终坚守“三条红线”,同时采取渐进的方式来逐步解决问题,增强了文本的平衡性和协议的公平性。譬如,在贸易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中,“双方都会按照平等的要求、平等的约束,来实现自己的权利”等条款的写入,都充分体现了中美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今天,国际社会欣慰看到,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尽管存在相当程度的矛盾、分歧,但依然还是在努力地探寻通过理性、规则、外交谈判等渠道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困难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此言可为中美两国共勉。


这份协议的价值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中美两国之间,而是为来自不同文明、文化,奉行不同政治社会制度之间国家的平等交往与互利合作尝试树立样本,将启发包括中美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只要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态度,就可以克服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等等障碍,解决问题,重建互信,促进共赢。


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与经贸合作,我们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


一方面,正如中美双方谈判代表都公开表示的,在协议签署后,两国都将共同努力,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严格遵守协议约定,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这既是中美两国管控分歧、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更对未来双边贸易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对于两国的改革者而言,这份协议也将形成新的力量,倒逼两国各自努力推动国内的改革;同时相向而行,同时相互扩大开放。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中美在未来的第二阶段经贸谈判以及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耐心。“罗马绝非一日建成”,同理,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也必然不会一蹴而就,而必然在推动构建的过程中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重重挑战。


但我们应有信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之下,中美两国的决策者都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妥善解决两国间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既造福两国人民,又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繁荣贡献负责任大国的力量。(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