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李鼎鑫:智库应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增进国际交往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李鼎鑫:智库应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增进国际交往

发布时间:2020-01-16 作者: 李鼎鑫 

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编者按: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李鼎鑫说,我打算讲两个“期盼”、三个“需要完善”,最后讲国际化智库机制化创新的五个“机制”的建设。


两个“期盼”:


当前中美博弈日益复杂,全球格局演变趋势波动增大,世界各大国间竞争态势产生很多新特点。在这样大时代当中,新型智库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这也是中央对我们智库方面的期待和要求。


第一,智库要产生思想力,出大智慧。智库研究要为国家服务,也要为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和共同利益服务,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这些思潮不断泛起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智库人应该更加清醒,共同研究如何塑造人人受益的国际新秩序。智库要改进研究方法,把传统经验判断和大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争取准确预判国际形势发展,并研究对策、开出“药方”。


第二,智库要有行动力。比如,从事“一带一路”研究,就必须走出国门,聆听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智库、民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关切、需求,关注合作伙伴国的想法,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发挥好智库思想的政策源、舆论源、信息源功能。


从智库自身建设角度讲,说三点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一,战略研判能力还有待完善。在新时代,新型智库,包括高校智库、体制内部委智库、民间智库以及跨国类智库,都应该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与相关决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发挥出各个智库因定位不同所产生的各自不同的优势,通过揭示发展规律,把握整个经济社会、世界环境、全球治理发展变化的方向,为政府提供前瞻性更强的政策建言报告。


第二,从国际角度研究问题的智库,需要进一步提高为国家外交助力的功能。当外事活动经历一些波折和问题时,智库可以发挥独特优势。比方说在前年南海仲裁案时,中国智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通过媒体渠道对国际智库界、学术界讲我们中国南海问题、我们的原则立场和主权诉求,从国际法、海洋法的角度来说,非常有说服力。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从服务整个党和国家外交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第三,传播渠道有待拓宽,传播方式有待完善,以便增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当前智库普遍关注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注重撰写学术文章和内参材料,但是缺乏对其它渠道的推广意识和策略,整体智库国际影响力不尽如人意。从国际角度讲,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是美国的智库,包括兰德公司、布鲁金斯等。英国的智库、甚至欧洲不太大国家的智库,也都很有影响力。因此总体来说,中国智库体量很大,但是传播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李鼎鑫提出五个机制建设方面的建议:


第一,跨国研究创新机制。现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能够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智库,还比较少,兼具战略研究能力、重大议题设置能力的智库就更少了。迄今为止,引领国际社会、尤其学术界话题的智库基本还是西方智库,中国智库引领话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应该着眼于产出更高质量的创新性成果,以支撑我国的新型大国外交任务。关于跨国研究创新机制,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比如智库联盟、包括我所供职的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牵头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今天在座的大概一半以上都是我们智库联盟的成员单位,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平台已经形成了接近260家,包括国内40家、国外120家智库的联盟体系,这就是已经在进行的跨国研究平台的打造。


第二,国际品牌建设机制。品牌建设包括会议品牌、研究品牌,每个智库都有其特色领域,比如有些智库是聚焦于国际政治问题、有些是聚焦于经济问题、有些是聚焦于安全问题,智库要根据自身实际在特色领域成为“单打冠军”,不能一味追求做“全能冠军”。打造智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选取重点来进行突破,国际品牌的建设需要被重视。


第三,国际交往机制。与西方国家智库相比,我们智库在海外布局设点的工作做得还比较少,能力还不是太强。我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工作,可以考虑在国外重点地区、自身优势地区设立一些分支机构,邀请国外知名人士、国外前政要、国外著名学者、意见领袖,邀请他们加入我们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有当地驻在国智库的话,互派研究人员访学就可以更加容易。美国卡耐基智库在清华大学有一个分支机构,跟政府部门、大学都有密切的沟通往来,为两国政策的沟通发挥了一定作用。智库国际交流还可以搞联合研究报告。这都以在其他国家、在相关国际智库聚集城市里,有我们的分支机构存在为前提。


第四,国际传播机制。我们现在主要在世界问题上的研究,还集中在西方国家跟我们接触的领域里。我认为可以在西方媒体开辟专栏,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发表、转载过中国学者的文章。我们国际传播机制是有的,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机制和体系。


第五,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升风险预警的能力。我们牵头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主要给中央提供建议。需要联合国外机构进行研究,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里设立调研点。而国外智库在蹲点调研方面做得非常好。美国相关智库研究人员已经在东南亚国家的中国跟当地国家的项目中,开始进行蹲点调研,比如泰国、印尼等等都有国外学者在那里调研。我们的项目,自己国家的学者还没有做起来,其他国家已经进行研究了。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智库层面建立整体机制进行解决。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