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7 作者: 卞永祖
今年年初,一场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爆发,对于正在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来讲,这场重大疫情影响几何?又将如何应对?带着相关话题,祖国瞭望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著名经济专家卞永祖研究员。
卞永祖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发于2月7日祖国瞭望头条号。
卞永祖对记者谈到,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疑非常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服务行业,譬如旅游和餐饮业,春节期间,本来是这两个行业的销售旺季,但由于人们不敢聚集和外出,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由于交通运输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因供应链断裂而无法正常生产。为了不让疫情迅速扩散,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明令企业不得开工。企业延后开工期间无法产生效益,自然也就造成了许多地方经济减产甚至是停摆。
由于当前疫情防治是全国上下第一要务,口罩、防护服、防疫药品、消毒液等是抗击疫情的必需品,国家和地方都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进行生产。但这可能造成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配置在这些领域,使得其他行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不足,会让有些与防疫无关的企业在社会资源配置上受到突如其来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出现短期的不协调发展。如果疫情很快过去,上述产品的生产企业可能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产过剩。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正在加大,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使这种压力在短期内出现成倍增长:一是要加大抗击疫情的财政投入,二是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减免企业税收,三是由于企业停产造成税收的大幅度减少。同时疫情的大爆发也打乱了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原有步骤,对地方的发展造成了暂时的困难。
他认为,现在中国应当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银行利率还比较高,我们可以利用充裕的降准降息的空间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实际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融资机构的经营成本,激发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将中国市场巨大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中国经济迅速的恢复。降准降息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这样能够让我国金融市场很快活跃起来,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我国,做大我国市场蛋糕。
当然,除了短期的一些应对疫情刺激经济的措施外,还要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大实施改革的力度,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治理能力,提高我国的治理水平、管理水平。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特别是优势社会资源,如果不能尽快国有企业转变成现代企业,会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和改革造成极大拖累。因此要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不管是抗疫药剂的研发、防护服的生产、新药的研制以及物资捐赠等,许多民营企业都走在了前面。我们有巨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只有深化改革、真改革,才是让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增强信心的最好措施。
最近我们看到,疫情发生后,对我国饲养业冲击十分大,民众对猪肉价格下降的期待在短期内将无法实现,猪肉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其他肉类产品和蛋奶产品的价格可能也会出现上浮的变化。同时,饲养业的饲料需求也会大幅度降低,不仅给国内饲料企业带来一定冲击,也会对我国采购国外饲料带来潜在影响。中美贸易中农产品是很大的一块,而饲料又在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我国饲料内需减少也将会导致采购美国饲料份额降低。当然,不仅仅是饲料业,其他从美国进口产品可能也会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趋势,可能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几率上升。
2月3日股市开盘后,股价出现大面积下跌,这说明人们和市场对近段时间爆发的严重疫情十分敏感,投资和消费会有一定的减少。
卞永祖这样认为,尽管疫情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定阻碍,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好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消费非常多样化,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能从中国的市场上获益,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完整,经济的韧性较好,发展速度依然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因此,国内国际都应当对未来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政府和社会要注重树立这种信心,目前可以维持一些能够正常开展业务企业的运营,激发国内外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为抗疫胜利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好筹划,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我们不能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脚步停下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