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中国经济是春寒料峭还是阳春乍现?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张敬伟:中国经济是春寒料峭还是阳春乍现?

发布时间:2020-04-22 作者: 张敬伟 

中国第一季度“成绩单”出来了。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6.8%,过去40多年来所罕见,疫情下的中国经济似乎春寒料峭。

作者张敬伟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21日《侨报》,原标题为《中国经济前景是冷还是暖》


 数据在意料之中,和海内外多家机构的预测相仿。从一月下旬到整个二月,中国为严控疫情付出了“封城”代价,春节期间的消费旺期被阻断,物流、产业、供应、资金等全市场链条被阻断。经济增长引擎“哑火”,发展动能迟滞,GDP降至冰点以下,符合市场逻辑和预期。一季度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和外贸等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动力不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外贸数据降幅稍低,下降了6.4%。此外,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从生产到生活,从市场到民生,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拖累。对习惯高速度增长的中国人而言,-6.8%的经济增长确乎阵阵春寒。然而,这是疫情肆虐的不可抗力所致,由此而来的市场窘迫和焦虑,就有了提前释放的出口。


 3月份开始,随着疫情形势的初步好转,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中国市场的基本面已趋向好转。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3月份已经从2月份的6.2%下降至5.9%。此外,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降幅较之2月份大幅收窄,呈现改善趋势。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下降1.1%,比1-2月份大幅收窄了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出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从价格水平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当月CPI同比上涨4.3%,比上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一季度CPI涨幅是4.9%,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接近100%,中小企业复工率在80%以上。产业链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已经逐渐畅通。用电量是衡量生产、生活活跃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较之前两个月,3月末用电量包括全社会的发电量开始持平和转正,4月上旬全社会的发电量保持正增长。


 一季度-6.8%的经济增长春寒料峭,但3月份开始各项经济指标开始好转。可预见的是,二季度的经济状况也好于一季度,下半年也要好于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长虽然不能维持“中高速”--但可转正至3%左右。因此,中国经济开始阳春乍现。这不是想象中的愿景,而是有底气的预期。一方面,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好转,且政策面不仅对疫情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制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中国经济因疫情肆虐而陷入负增长,也将随着疫情好转而复苏。正如雪莱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经济虽然在一季度出现倒春寒,但是随后将迎来小阳春。


 疫情不可能持续,市场也不会永处低迷周期。3月份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预示着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3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从2月份的创纪录低点35.7大幅上升至52,步入扩张区间。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美国认为,这一指标远高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45,也高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值51.5。众所周知,50是该指数的荣枯线,高于50表示扩张,而低于50则表示收缩。4月份的各项指标又比3月份要好,从全年经济趋势看,中国经济预期要乐观得多。


 疫情给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挑战,也是中国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挫折。毕竟,中国需要通过加大投资基建的方式稳增长。然而,也要辩证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并未改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总会受制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带来的滋扰,对中国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压力测试。从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和竭泽而渔的“开闸放水”到全球央行的跟随效应看,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更多的腾挪空间,货币政策更没有“大水漫灌”。因此,中国启动的基建投资已经初见端倪,主要投向重大民生工程,而不会再像国际金融危机时那样通过海量大投资计划“花钱买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5G商用中国起步较早,将为中国数字经济更多动力。被疫情抑制的消费冲动,不仅在疫情好转后在线下勃发,也会在线上爆发。对此,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疫情还加速了互联网技术在贸易和通信上的应用,这可能提升生产力。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认为:“(中国)制造业恢复的非常好,好的令人惊讶。”


 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没有变,中国在全球大国中最先度过疫情难关,而且成为全球疫情物资产能的主力支撑。因此,在疫情拖累全球经济--全球市场已成衰落之势的情况下,中国赋能全球经济的能力更强,经济复苏的前景更广阔。


 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依然是疫情重灾区,日本、印度等疫情前景不明。全球供应链很难短期内恢复,加之疫情政治化带来的对华产业依赖“怀疑论”,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但纵观全球,中国经济在全球大国中依然是一枝独秀。中国市场抗压力强、中国经济前景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