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30 作者: 董少鹏
习近平外交思想凝结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道路和世界大势的深沉思考,凝结了他长期基层磨练和从政实践的丰厚经验,凝结了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爱和历史担当。对于习近平时代的外交风格和特征,很多人试图以“强”或“弱”、“中国方式”或“国际化”等话语体系来解读。其实,脱离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大逻辑,是无法得出恰当答案的。
作者董少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7日观察者网。
习近平外交思想凝结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道路和世界大势的深沉思考,凝结了他长期基层磨练和从政实践的丰厚经验,凝结了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爱和历史担当。
对于习近平时代的外交风格和特征,很多人试图以“强”或“弱”、“中国方式”或“国际化”等话语体系来解读。其实,脱离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大逻辑,是无法得出恰当答案的。
先看一段表述。习近平在2017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说,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段话强调了各国应相互尊重的基本理念,在主权、领土上要相互尊重,在发展模式、治理模式上也要相互尊重。
再体会一下习近平同志很喜欢的两句话: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第一句话是讲,不管实力如何,都要讲大义,讲正气。第二句来自《左传》中正考父,意思是被授予权力要知敬畏,既要为民担当,也要谦恭低调。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习近平同志对于执政者权力与责任担当、国家实力与对外交往合作之道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洞悉。他在分析、判断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始终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坚持“和为贵”“合作共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也为人民利益坚守原则,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
这样看来,“强”或“弱”、“中国方式”或“国际化”,就都是辩证统一的了。正义的事业是需要奋斗和斗争的,既有和风细雨也有狂风暴雨,既有浪漫的碧浪清波也有危险的惊涛骇浪。所以,外交要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共同利益出发,审时度势采取措施。
一般意义上的“外交”,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往。但在不断升级的全球化时代,“外交”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由“一个主权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往”扩展为“一个主权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在全球范围实现利益交互”。因此,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涵盖国家之间交往和其他主体之间交往范畴,还涵盖全球治理、全球发展战略范畴。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两大硬核是:一是全球建设一体思想,注重平台,可以用“共”字来概括,即共商、共建、共享、共担。二是全球利益一体思想,注重秩序,可以用“合”字来概括,即合心、合作、合理、合拍。
“共”,就是“共同”。主要强调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即所有国际事务都是相通的,相互关联的。世界的安全、发展、变革是相通的。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各主体必须一起面对问题,一起承担成本,一起进行建设和改革发展。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关切。
“共”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追求天下一家的美好情怀。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合作共赢”为根本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
为了合作共赢,中国既在原有全球治理体系中、原有全球公共平台上积极作为,也努力补短板、做增量,为完善原有全球治理体系积极作为。
“合”,强调的是“结合到一起”,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强调全球治理的同一性,全球利益的统一性。为了合,就要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秩序,努力构建解决矛盾、拓展共同利益的新机制。
当今世界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在全球加速流动,前所未有地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封闭中发展自己,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实现自身发展,合作是必然选择。
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以及后天形成的全球和地区地位差异,各国利益会有矛盾甚至冲突。但从人类共同利益和全球持续发展而言,就要辨析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个体利益,解决矛盾要兼顾双边、多边和全球平衡。
在利益问题上,中国奉行正确义利观,主张义利兼顾,必要时舍利取义。无论作为党,还是作为国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主体如果以强凌弱,小的主体日子就不好过,世界不可能太平。改革全球治理,要解决矛盾问题,也要解决“度”的问题。
“共”讲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建设,平台才能更美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合”讲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要看利益的分配、也要看利益的咬合。有良好稳定的秩序,大家一起建设的平台才能持久。
“共”和“合”是相互作用的。合心才能共商,共商促进合心;合作为了共建,共建必须合作;合理才能共享,共享需要合理;共担风险和责任,各方行动才能合拍。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干,需要所有参与方一起干。“一带一路”形成的利益,也不是中国一家的,而是由所有参与方按照商定的机制共享。在全球化下,中国发展得好,保持稳定健康,是全球之福。崛起的中国也积极承担全球治理责任和义务,在共赢基础上努力做更多贡献。
中美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大国关系,当然要按照“共”和“合”的思想来处理。构建“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双边关系是大方向,需要双方一起努力。中方应继续采取总体温和战略,展现博大胸怀,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出发,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同时,也要为人民利益坚守原则、维护原则,开展必要斗争。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