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8 作者: 张敬伟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也是对香港民众权利的践踏。香港的暴乱早已超越了示威遊行的範畴,更开始呈现出恐怖主义的苗头。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28日《大公报》。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也是对香港民众权利的践踏。
香港的暴乱早已超越了示威遊行的範畴,更开始呈现出恐怖主义的苗头。而且,3个多月的街头乱象,也并非通过单纯的示威遊行表达自己的诉求,而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政治行为。毕竟,这其中既有乱港分子的组织,也有西方驻港机构的支持,也有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议会的支持,而且具有了西方支持下的“颜色革命”特征。
戴有色眼镜审视香港
在此情势下,中央和特区政府都不能等閒视之。恢复香港秩序和稳定成为当务之急,警方正常的执法和维持社会秩序行动也是应有之义。必须说明的是,从美国到英国再到法国,这些国家在打击街头运动暴力行为时,西方警察的制暴执法较之香港警察有过之而无不及。显然,西方国家从政府到议会,从政客到舆论,审视香港时戴了有色眼镜,用了双重标準。
在西方国家的鼓噪中,美国的嗓门最大、动作最多,危害最甚。
一方面,美国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是西方世界的盟主。因此,美国两院委员会通过涉港法案,不仅对於乱港派是极大的鼓励,企图增加特区政府和警察制乱的难度;而且也在全球範围树立了恶劣榜样。美国涉港法案将使整个西方世界也会蠢蠢欲动。这是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维持主导地位、实施意识形态偏见的惯性动作。
另一方面,该法案也将在美国社会掀起新一轮的反华潮。尤其是,在2020年大选已经引发两党激情博弈的情势下,从国会到白宫,从政客到舆论,都会拿中国当靶子,从香港获取政治剩余价值。
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出现缓和迹象,而且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也将在10月份启动,但是利用香港问题作为博弈手段,以便在中美经贸磋商时获取更多利益,也是美国惯用的谈判手段。所以,美国相关法案虽然打着“保护香港民众言论、和平集会自由”的幌子,但显然不是为了所谓香港民众的权益,而是为了美国利益,是美国利用香港打压中国的一张牌,而且是美国政、媒两界最好用的一张牌。
利益当头言行反覆
譬如,总统特朗普曾经认为香港街头运动是“暴乱”、是中国内政。但随着国会和鹰派政客在香港问题上的表态,特朗普也开始调整立场并且公开支持香港乱港分子了,又将中美贸易磋商和香港问题联繫起来。
面对美国国会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中国政府自然要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制。否则,外力撺掇下的香港街头暴力行为还会愈演愈烈。
因此,中国政府在谴责的同时必须向美国和世界表明严正立场。首先,香港回归22年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贯彻落实,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全面管治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无论美国、英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权力干涉中国内政和干预香港事务。其三,西方世界不要在香港问题上秉持双重标準,若在香港问题上火中取栗,将会严重损坏对华关係。
中美关係处於关键时刻,中美即将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通过该法案只会给磋商製造障碍,而不能给美国带来利益,更会加深中美两国的信任赤字。特朗普近日对中美贸易磋商上的矛盾表态,凸显美国政界呈现出新一轮的躁动和焦虑。因此,美国涉港决议案是在错误时间对华发出的错误信号,结果只会损人不利己。(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